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李磊·)我,一个美丽大方,能说会道,集全部才华于一身的....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其实,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列车员,我乘务的是拉萨开往北京的列车,大家俗称“七天乐”,虽然我很普通,但我的班组合体之后可大不一样。从平原到高原,沿着钢轨丈量责任,从晨光到星夜,用专业守护每段旅程。接下来,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我的这个班组吧!
掌舵人
“郑哥”我的列车长,对于我们而言,郑车虽然工作中时常“面漏凶相、语气冰冷”但其实他更像是我们的“家长”。新同事不熟悉业务,他会手把手教学。从如何规范使用广播设备,到怎样高效处理旅客诉求,甚至连与旅客沟通的语气语调,他都会一一指导到位。有同事家里遇到急事,他更是会背着我们主动与车队沟通协调排班,让大家能安心处理家事。每次出乘前的班前会,他总会像一个老父亲似得唠叨个不停,“这是重点、那要注意”在郑车这好像列车上没有一项工作不是重点,最后还总会特别严肃的补上一句:“列车的安全固然重要,但出门在外照顾好你们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拿什么去保列车安全,对吧?行了,反正遇事别害怕,有困难第一时间给我说。”妥妥一个好面子的老父亲形象。
从班组成立的雏形到独当一面的核心攻坚班组,从开始的人心涣散到如今的共同发力,我记得郑车说过:“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他即是车长也是所有人的“好大哥”。作为每趟旅程的“掌舵人”,从来不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看到他,哪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不仅是秩序的维护者,更是旅客安全与温暖的守护者,用专业与善意串联起千里归途。
调味师
我隔壁车厢的山成雯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同事,作为班组业务担当的她,也是班组中唯一一个本科生,很多人认识她并不是因为见过这个人,而是因为每次考试的排行榜前列上都有“山成雯”这个名字。山成雯不仅有着优秀的自我素养,还有着让所人羡慕的高情商,她就像是一味调味品,总能在关键又恰到好处的时候化解旅客矛盾,她不会像辣椒那样带来强烈冲击,也不会像糖那样甜得直白,却总能在细微处发挥作用。比如团队合作时,她或许不是主导项目的核心,却能在有人卡壳时递上关键建议,在气氛沉闷时用一句恰到好处的玩笑话,悄无声息地让整个团队的协作突然间有了“味道”。
塑型师
每次经过13车,大家都忍不住会多看上两眼铺位上的被子,这个车厢是我的死党张华忠的车厢。他车厢里的被子跟其他车厢的不大一样,每次在库内整备,张华忠看似在格里面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捏着被子,却总是最快整备完成的那个人,最主要的是还能把一个个蓬松的被子捏出棱角分明的线条,像“豆腐块”一样好看。为了车厢的整洁美观,给旅客营造更好的第一印象,我们所有人都会在库内、折返站挤出时间跑去他那儿学着捏被子,张华忠工作中很少说话,但要让他讲如何叠好被子,那他立刻会变成一个侃侃而谈的“演讲家”,然后会非常耐心仔细的给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演示,久而久之张华忠也就成为了班组唯一一个被公认的“被子塑型师”。
定盘星
王耀刚是我们班的班长,作为车长的左膀右臂,班组里的大事小事都少不了这个大班长。“班长,10 车方向牌破了、班长,这个学生票怎么看啊、班长,给我传个氧气管吧……”有任何琐碎的小事找他准没错。只要班组群内有通知消息,他准是第一个回复的人,但最让我们佩服的还要属他对“责任”二字的较真。每次终到,他总是最后下车的那一个,逐一检查车厢里是否有旅客遗落的物品,小到一张身份证,大到一个行李箱,只要找到,他都会仔细登记,联系车站帮忙归还。遇到旅客咨询换乘路线,他从不只是简单指路,而是会拿出纸笔,把换乘站台、候车时间一一写清楚,生怕旅客会多走一米的冤枉路。
小管家
要说到暖心这件事,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我们的“营长”何萌萌。她是我们班组中年纪最小的,但在她“细致入微”的那股劲上来看,很难想象这是一个05后的小姑娘。为了交接班起来的我们能用到热水洗漱,她都是提前调试好水温再把洗脸间收拾的干干净净,在进藏的路上,怕大家因干燥不舒服,她也会提前放好加湿器保证休班的同事们能有个舒适安逸的睡眠,总之,他熟知我们每一个人的习惯,我们所有的需求她都能帮我们想到位,也就是这样一个05后的小姑娘把我们这个“移动的家”打理的温馨舒适,使得疲惫不堪的我们真正有了家的感觉。
当列车穿梭在平原与高原之间,窗外的风景在四季里更迭,而车厢内的这份温暖却始终恒定。郑志洋的“掌舵”让旅程有了方向,山成雯的“盐系”守护让细节有了温度,张华忠的“豆腐块”被子藏着对旅客的细致,王耀刚的“较真”守住了每一份责任,何萌萌的“管家式”关怀让同事们有了移动的家。他们虽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却在各自的岗位上,把平凡的工作写成了动人的诗篇,这......就是我们班组的故事。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