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韩杨)近日,由中铁建新疆京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匠心打造的镜儿泉服务区,正以其前瞻性的“零碳”实践和深度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悄然成为戈壁滩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这不仅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更是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引领交通基础设施迈向绿色、智能未来的创新范本。

一、数字赋能,开启绿色能源“智”理新篇章
戈壁地区风光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传统能源供给困难且成本高昂。镜儿泉服务区的突破,始于对能源系统的深度数字化重塑。服务区创新首次采用了全程直流微电网系统,这不仅是照明技术的升级,更是整个能源生态的智慧化变革。
该系统如同一个高效的“数字能源管家”,将服务区屋顶、场区铺设的光伏发电装置与高效的储能系统无缝耦合,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就地采集、存储与消纳。通过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系统,平台能够实时监测风光发电功率、储能电池状态以及各区域的用电负荷,并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精准预测和优化调度。当光照充足时,系统优先将电能储存于储能设备中,并在夜间或阴天时稳定释放,确保服务区24小时不间断的绿色电力供应。
这一“光-储-充-照”一体化数字模式,彻底改变了服务区作为单纯能源消耗者的传统角色,使其转型为能够自我平衡、甚至与未来电网进行智能互动的能源协调者。数字化管控平台确保了能源流动的全过程可视化、可分析、可优化,为“零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石。

二、智慧照明,数字化触达服务终端
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用户体验的提升上。镜儿泉服务区全面部署的直流照明系统,正是数字化触达服务末梢的典型例证。
相较于传统交流电,直流电更适配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直接输出,减少了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仅此一项就使照明能耗降低超过30%。但这远非全部。通过数字驱动,照明系统实现了更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可根据自然光照度、人车流量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灯具的亮度,实现“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的智能节能场景。
更重要的是,稳定的直流供电从根源上杜绝了频闪,为停车区、室内空间及卫生间等所有区域提供了均匀、柔和且健康的光环境。这不仅极大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与司乘人员的舒适度,减少了长途驾驶的视觉疲劳,更让每一位途经此处的旅客,在苍茫戈壁中切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细腻关怀与“数字温情”。
三、数字孪生,擘画零碳服务区未来蓝图
镜儿泉服务区的数字化探索并未止步于当前。据悉,京新高速在今后的运营中,将持续引入更前沿的数字化技术。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将升级为服务区的“智慧大脑”,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对服务区的能耗、碳排放、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全生命周期模拟与优化,为实现精准的碳中和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未来,将以镜儿泉服务区为样板,在京新高速乃至全国更多服务区推广这套成熟的数字化零碳解决方案。规划中的服务区将深度融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节水系统、垃圾分类数字化监测等,并借助物联网、5G等技术,将绿色环保、智能服务与新疆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打造集环保、智能、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丝路驿站”。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京新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引擎,成功将镜儿泉服务区打造成一个可感知、可触摸、可复制的零碳交通细胞。该项目不仅完美融合了交通功能与戈壁生态保护,更以数字低碳科技点亮了前行之路,充分彰显了央企在推动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中的责任与担当,为全国交通领域的数字化零碳转型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编辑:王玉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