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韩杨)10 月 19 日,由中交路建承建的重庆地铁 15 号线二期土建工程 12 标传来捷报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站至重庆科技大学站右线盾构区间成功贯通。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不仅标志着,更为线路后续的轨道铺设、设备安装及早日投入运营筑牢了根基,将进一步完善重庆轨道交通网络格局。

作为 15 号线二期工程的重要施工段,土建工程 12 标段覆盖范围广、建设内容多。该标段西起起点,东至重庆科技大学站(不含),串联起曾家站、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站两座车站及三段区间隧道,形成 “2 站 3 区间” 的工程布局,线路总长度达 6.824 公里。在施工工艺上,标段内车站主要采用成熟的明挖法施工;而此次贯通的盾构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左线全长约 3395 米,右线全长约 3412 米,隧道需持续穿越砂岩与砂质泥岩地层,盾构机从重庆科技大学站出发,历经精准掘进后,顺利抵达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站接收。
此次盾构区间施工面临着多重 “硬骨头”。一方面,施工区域周边环境敏感,盾构机需连续下穿密集的高楼建筑群基础,同时近距离侧穿多处重要市政管线与建筑物,任何施工偏差都可能对周边设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在穿越既有运营的 500kV 超高压输电线路及各类建构筑物时,盾构掘进过程中极易引发地面隆起或沉降,不仅技术难度大,还需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安全保护,施工风险居高不下。
面对严峻挑战,中交路建项目团队以 “科学施策、精细管控” 破局。团队首先选用了Ф8780mm 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凭借设备的高效性能与稳定性,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掘进提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精准控制掘进速度、土仓压力等核心参数,确保隧道开挖精度;同时根据地质变化与现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施工方案,避免潜在风险;此外,团队还加强与接收站点的协同联动,实时跟踪接收井建设进度,确保盾构机接收环节无缝衔接。全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将 “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及环保” 作为核心目标,通过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最终实现了区间的精准贯通,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高质量推进。
从城市发展视角来看,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二期工程承载着重要的跨区域联通使命。线路建成后,将成为科学城、大学城等西部槽谷区域与中部槽谷联动的 “快速通道”,不仅能实现西部槽谷居住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复盛高铁站枢纽、龙盛产业园区之间的高效通勤转换,还将进一步优化重庆城市功能布局,加速主城都市区内各类资源的流动与整合,为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伍鹏飞 郑洁 )
(编辑:王玉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