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刘靖敏)暮春时节,当南国大地渐入安眠,京广高铁沿线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3月以来,广铁集团统筹推进京广高铁集中修作业,数千名铁路人化身“夜行侠”,在“天窗期”内争分夺秒,以毫米级的精度为这条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强筋壮骨”。这场与星辰为伴、与时间赛跑的春夜鏖战,不仅彰显了新时代铁路人的责任担当,更以匠心之笔书写了交通强国的生动篇章。
京广高铁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核心干线,日均开行列车超600列,安全运营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坚守。此次集中修中,广州工务大修段运用大型养路机械群,对线路几何尺寸、轨道结构进行全方位“体检”与修复。从钢轨打磨的“火花飞舞”到道床清筛的“精雕细琢”,作业人员以“零误差”标准反复校准,确保每一寸钢轨平顺如新。正如现场技术员谭煜所言:“高铁安全无小事,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旅客在飞驰中感受不到我们的存在。”这种“隐形”的守护,恰是铁路人最深沉的责任告白。
集中修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的碰撞。面对暴雨天气的严峻考验,广州工务大修段科学统筹、精准调度,技术团队多次深入现场踏勘,反复推演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牵头绘制防护图和行走路线图,为作业安全保驾护航。长轨车编组、机具调配精确到分钟,展现出高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汇聚多方力量,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作战格局,并创新采用“南北双线协同作战”模式,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科技创新与传统技艺的深度融合,让集中修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战场”,为高铁养护树立了新标杆,彰显了新时代铁路人的智慧与担当。
深夜的京广高铁线上,探照灯划破夜幕,机械的轰鸣声与初夏的蝉鸣此起彼伏。在广州工务大修段的作业现场,一群身着橙色工装的“钢铁卫士”正以分秒必争的节奏与钢轨“对话”。凌晨2点,焊轨车的操作室内,“90后”技术骨干曾凯工长紧盯着显示屏,手指在操作面板上飞速跳动,额角的汗水在安全帽带下汇成细流。这已是他连续第23天“昼伏夜出”——每天子夜时分率队进场,清晨踏着露水返程,日均3万步的行走轨迹,丈量着高铁线路的每一寸“健康指数”。正是这群“逆行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托举起中国高铁的金字招牌。他们的身影,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最美注脚。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京广高铁集中修的高质量推进,既是广铁集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务实行动,也是中国高铁追求卓越的缩影。当一列列动车组迎着朝阳再度启程,那平稳如镜的轨面、旅客安心的微笑,便是对春夜奋战者最好的礼赞。
(编辑:刘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