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这小伙,踏实肯干!”——每当提起任超,同事们总是脱口而出这句话。这位1998年出生的东北青年,眉宇间总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中交一航局五公司跨岗位培养机制的全面锤炼下,他用六年时间,完成从青涩学子到技术骨干的华丽蜕变。
2019年,任超以实习技术员身份初到广东玉湛项目。南国盛夏,沥青摊铺现场热浪蒸腾,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沥青味。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带往下淌,在沾满灰尘的脸上冲出一道道痕迹。白天,他顶着烈日在工地穿梭,弯腰记录数据、蹲身观察工艺,厚厚的工装后背结出一圈圈白色的盐渍;夜晚,在简陋的板房里,他就着灯光研读规范,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施工要点。 在迁安清水润城项目,任超开始独挑大梁。他俯身在试验台前,眉头微蹙,一手拿着规范,一手指着数据表,逐行比对。一次,某段水稳层强度数据出现异常,他立即组织复测。夜深人静,试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转的嗡鸣声,他紧盯着压力机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当发现是一台压力机标定偏差导致的问题时,窗外已是晨光熹微。他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嘴角却扬起释然的微笑:“数据不会骗人,差一毫一厘,都是隐患。” 2024年初,任超调至M026项目。项目初期,他负责试验室建设与备案,之后又以质量员身份主导堆场项目的实体检测。那段时间,他手持测距仪,在凹凸不平的场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反复核对数据,追求“毫米级的精度”。 真正的考验出现在劳动竞赛中。任超被任命为青年突击队队长,负责BF1转运廊道与火车轨道梁的施工。廊道建在7度到12度的斜坡上,脚手架搭设难度极大。他站在斜坡底端,仰头望着正在搭设的架体,安全帽下眉头紧锁。那段时间,他每天在施工现场的斜坡上下穿梭,鞋底沾满了厚厚的泥土。下班后他还在办公室里核对进度、调整方案,键盘与他为伴,成为他最亲密的战友。
在他的带动下,团队也干劲十足,最终不仅提前三天完成节点任务,更以毫米级精度兑现品质承诺。当重载列车平稳通过轨道梁的那一刻,任超久久站在梁旁,指尖轻轻划过光洁的混凝土表面,那触感冰凉而坚实。他低声说道,仿佛在对自己承诺:“工程不认漂亮话,只认实打实的成果。” 六年时间,任超从沥青摊铺机的热浪中走来,在试验台的荧光下坚守,如今年轻的身影已在高空作业中从容指挥。他在多岗位实践中拓宽能力边界,于钢与砼之间实现自身价值,也为企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张人婧) |
(编辑:王玉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