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 杨正茂)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须臾,但对于一片渴望发展的土地而言,却足以书写一段波澜壮阔的跃迁史。2020年10月,全长118.275公里的剑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条贯穿贵州黔东南苗岭深山的交通动脉,彻底改写了沿线三穗、剑河、榕江等县市的发展轨迹。
五载春秋流淌,这条昔日的“天堑通途”已成长为驱动区域经济腾飞的“黄金线”、促进民族团结交融的“文化线”、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线”,在黔东南的锦绣山河间,绘就了一幅现代化发展的生动画卷。

天堑变通途,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新动力。剑榕高速公路由中交一公局集团牵头,联合贵州高速集团、贵州省交勘院共同投资建设;贵州中交剑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运营的PPP高速公路项目。这条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的交通干线,穿行于苗岭山区,一举打破了喀斯特地貌峡谷腹地长期以来的交通桎梏。通车前,沿线地区交通闭塞状况严峻。剑河县柳川、南哨等地民众出行与货物运输主要依赖清水江水运,成本高、效率低;榕江县朗洞、两汪乡等地的民众前往县城,需绕行蜿蜒险峻的省道,路途耗时漫长。众多优质农产品因物流阻滞而“深藏闺中”,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改变,始于高速贯通。如今,从剑河到榕江的车程从原先的3个小时大幅缩短至1.5小时,区域内交通“微循环”彻底畅通。更重要的是,构建起黔东南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捷陆路通道,推动沿线县市高效融入“4小时经济圈”。据测算,剑榕高速公路通车后,沿线农产品物流成本整体下降约40%,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畅通归乡路,让民族亲情实现“零距离”。便捷的交通不仅压缩了时空距离,更增进了民族间的情感交流与文化认同。以黔东南苗族隆重的传统民俗“姑妈回娘家”为例,昔日因山水阻隔难以频繁圆满。如今,平坦快捷的高速公路悄然抚平了绵延的“乡愁”,拉近了游子与家乡的心理距离,让团聚的喜悦愈发浓厚,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频繁往来中焕发新生。
畅通产业链,“高速+”模式激活乡村新动能。交通条件的根本性改善,为沿线乡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朗洞镇坪地村香鸡养殖基地负责人龙文江表示,自高速通车后,基地运营成本显著下降:每件鸡蛋的运费从5元降至2元,每吨饲料的运费从180元降至150元。这坚定了他们扩大再生产的信心,计划将养殖规模从现有的5000羽扩大至1.5万羽,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00万元。

五年来,剑榕高速持续深化“高速+助农”模式,累计为农产品运输车辆减免通行费超过200万元,单辆车次最高节省运费928元。这一举措切实为农业产业“减负提速”,有效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让更多“山间珍品”沿着这条“黄金通道”走出深山,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交旅深融合,释放“体育+文旅”新潜力。近年来,借势贵州“村BA”、“村超”两大现象级文旅IP爆火出圈,剑榕高速积极构建“高速+赛事”服务保障模式,将交通动脉与地方文体盛会深度融合,有效引导八方来客,带动沿线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同时,以剑河仰阿莎温泉、百里原始阔叶林走廊等优质资源为主线的自驾旅游环线日益成熟。“交通+旅游”的叠加效应持续释放,为黔东南的文旅发展及乡村振兴开辟了崭新路径,让“绿水青山”通过这条“快车道”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五载耕耘,硕果盈枝。从朗洞镇香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到沿线群众出行难问题的根本改善;从越来越多山珍农产沿着高速走出深山,到民族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
剑榕高速,不仅缩短了城乡之间的物理距离,更联通了发展与希望、传统与现代,成为一条坚实的精神纽带与繁荣通道。
(编辑:王玉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