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陕西讯:(通讯员 王宏飞)“谢谢调解员,他把钱还我了!我申请撤诉呀!”七旬的刘大娘紧紧握着人民调解员冯璇的手,激动地说。6月28日,神木市法院沙峁法庭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但却牵动着调解员的心……
事情还要从26年前说起。1998年,被告张某因生活困难向原告刘某的丈夫王某借款3000元,约定利息2分,并出具借据一支。借款后,张某于2004年向原告偿还1500元后至今再未偿还剩余欠款,原告多次讨要,被告都以各种理由搪塞。期间,原告也找过邻里、村干部进行调解,但都无功而返,无奈之下,只好来到神木市法院沙峁法庭起诉。
沙峁法庭驻庭调解员冯璇在拿到案卷后,了解到原告丈夫王某已于2005年去世,且其本人年事已高,收入有限。如何尽快实现老人家的合法权益,由于无法直接联系到被告张某,调解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村委会干部,了解到被告张某目前生活条件尚可具备还款能力,又考虑到原被告系邻村,具有很大的调解空间,于是尽快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被告对于原告主张的诉求和事实部分都认可,但依旧推脱,摆出一副没钱还、无所谓的态度。调解员对其耐心进行劝解,引导其换位思考,一番努力之下,被告终于同意立刻还钱,并第一时间主动将钱款交到了刘大娘的手中。收到钱款后,刘大娘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法院的高效暖心调解表示赞扬和衷心感谢。至此,这场跨越26年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