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李研宇)当地时间12月3日9时10分,从中国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开出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X8083次,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自2011年首列开行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突破4200亿美元,覆盖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12月4日光明网)
一路繁花似锦,十万车流如织。2011年3月,从重庆发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标志着中国直达欧洲的陆路国际贸易大通道正式开启。从0到10万列,中欧班列跑出全新纪录,用一串闪亮的数据,回应着其高质量发展的新历程。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欧班列释放出亚欧陆路物流和贸易通道的潜能,成为中国与欧洲及其他相关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的“催化剂”,打造出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金纽带。
驰而不息,推动协同发展。中欧班列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中欧贸易的时空距离,为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高效的通道,中国与欧洲各国在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得以在双方之间快速传递。在车来车往间,中欧班列促进了沿线地区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合作,激发出蓬勃的经济活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中欧班列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金融、信息等产业与物流、商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一些特色定制化班列的涌现也为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互鉴共进,促进人文交流。传承丝绸之路的伟大精神,中欧班列不仅仅是货物运输的通道,更是沿线各地文化传播的使者。古老的丝绸、精美的瓷器等中国传统手工制品,借助中欧班列走进欧洲的千家万户,让欧洲民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欧洲的葡萄酒、奶酪、艺术品等异国商品也通过中欧班列飞入中国百姓家,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这种双向的流通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中欧班列通过“年货节”等活动,汇聚各国特色商品,让人们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低碳引领,助力绿色发展。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中欧班列展现出显著的低碳环保优势。中欧班列的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其平均碳排放量是航空运输的1/15、公路运输的1/7,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而中欧班列的大运量,可以实现货物的集中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在全球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中欧班列所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契合“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对生态环保的要求,也为世界绿色交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作为实现绿色物流供应链的重要工具,中欧班列将继续为实现“双碳达标”持续发力。
铁龙呼啸越千山,共襄盛举谱新篇。中欧班列是国际间友好合作的使者,是绿色发展的桥梁。伴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铁路方面持续加强国际铁路合作,全方位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行品质与效率,中欧班列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欧班列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编辑:刘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