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韩杨)碧绿的右江迂回曲折穿行东去,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从治塘渡口抬头仰望,蓝天白云下,在右江两岸,高高矗立的两座大桥主塔对视相望,斜拉索优雅地划过天际,分别向两边延伸。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承建的百色市北环线治塘右江特大桥目前全桥桥面系施工已经完成,谁不想听听它背后的故事呢?
“2号3号墩都处于块体浇筑和挂索阶段,48对块体已浇筑完成37对,28对斜拉索已完成22对。”数月前,在现场,一个面容刚毅的男人戴着满是泥点的安全帽,如数家珍:“治塘桥作为全线唯一的特大桥,冲刺合龙节点,我们必须闯过富水卵石层地质桩基塌孔风险、大体积混凝土块体浇筑和线型控制三大关。”他是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岳续红。
开工初起,怀着“鹏程万里无多远”的迈迈豪情,项目团队创新使用桩基双护筒施工工艺克服了富水卵石层地质带来的塌孔风险。
“这卵石层这么深,咱们这护筒方案可行吗?”建设一座雄伟的大桥先要建设坚固的桥墩。开工初起,桩基施工便遭遇富水卵石层地质。施工员看着施工图纸,眉头紧锁。治塘右江特大桥2号墩所处位置地下5米至13米,分布着密集的卵石层。项目经理助理王旭宏根据地质变化,果断调整传统桩基施工工艺,计划在浇注混凝土前,打入一根长达14米的护筒,将鹅卵石层牢牢隔开,以保持孔壁稳定。
“护筒循环利用是个难题。”考虑到在护筒拔出阶段,由于埋置较深,护筒自重加上护筒内外壁摩擦力,极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灌注后钢护筒无法拨出。这样一来,15根桩需要制作15个护筒,无论是施工效率还是节能环保方面都难言优越。
“还要更加精准地计算护筒长度和重量及摩擦力,找到既能坚固防护又能轻松拔出的临界点。”王旭宏和技术团队一头扎进了大量的数据,经几天努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采用双套筒施工。简而言之就是制作两个分别高6米和9米的钢护筒,6米护筒直径略粗,正好紧密的套在9米护筒上,双护筒重叠1米。使用时,先用旋挖钻钻至3米,埋置6米护筒,清理内侧渣土。然后换用小钻径钻头钻至指定深度,用振动锤打入9米护筒。混凝土浇注时,随着液面上升,用吊车逐步拔起下护筒,直到上下护筒平齐。最后,拔除下护筒,再移除上护筒。
拔护筒的时机也是关键,需要实时监测混凝土凝固速度,以免摩擦力过大,导致护筒无法拔出。
王旭宏和技术团队再一次走进数字的海洋,一方面计算护筒随混凝土液面上升拔出的时间点,另一方面与搅拌站协调,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经过多轮优化,治塘右江特大桥2号主墩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利完成,实现了富水卵石层地质桩基施工开门红。
随着“地基”相继完成、墩柱拔节生长。
0号块是整个特大桥桥体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块体内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构件交错分布,为了确保每一个构件准确定位,项目团队采用BIM建模技术,及时解决块体内部碰撞,确保工序顺利衔接,为浇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施工正值六月盛夏,炎热异常。模板内部空间狭小、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建设者无惧热浪钻入0号块钢筋内模,严控振捣质量,确保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密实。
3号主墩首次浇注恰好遇上端午龙舟水。“龙舟水将持续半个月左右,我们等不起,必须见缝插针,利用‘窗口期’把0号块浇筑完成。”项目生产副经理岳续红说道,这意味着在距离首次浇筑不足19天的时间,项目部还要完成第二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为确保顺利浇筑,项目部提前制定浇筑防雨方案,根据每次降雨的时长和间隔,安排浇筑时间和人员,坚持“雨停即开打”。建设者们铆足干,顺咯完成治塘右江特大桥3号主墩浇注任务。
零号块浇筑完成是一个重要节点,为特大桥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大桥进入主梁悬臂段块体施工阶段。
作为大跨度的斜拉桥,线型控制是主梁悬臂段块体施工阶段控制的关键点。不仅仅关乎外观,斜拉桥上半部分主要由塔、索、梁三大部分组成,固定于索塔的斜拉索每隔一定索距对主梁进行提拉,将主梁荷载传至索塔,再传至塔墩基础。它的每个结点的三维坐标的位置变化都影响结构内力的分配。因此,斜拉桥的成桥线型要求严格符合设计,在建桥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以精密工程测量手段控制测设斜拉桥的线型。
线型控制主要为主梁标高和轴线偏移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坚持主梁标高和轴线偏移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及时排除梁两端配重不一、梁面材料堆放不平衡等情况导致梁面、梁端沉降变化不规律等因素,调整梁两端统一配重,梁面材料均衡配置,每次块体浇筑都要进行一个闭环:下发当前块段立模指令(计算机模拟值)、砼浇筑前复测、砼浇筑后测量、预应力张拉后测量、拉锁安装后测量、已施工节段测量,测量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并下发下一段的立模指令。
同时,索导管预埋位置的精度控制影响斜拉索施工,也是全桥施工控制重点,索导管预埋角度、位置预估不足,将导致斜拉锁安装困难。项目测量队结合上一节段梁端沉降,斜拉锁张拉前后的提升值变化规律,精确计算当前梁段索导管的预抬值,保证索导管预埋件位置误差控制在2mm以内,最终实现了“毫米级”精度合龙。
(编辑:刘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