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陈尹晓璇)“哒哒哒……”2025年3月4日10时,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昆明南电务段动车所车载分析间,键盘敲击声忙碌依旧,一台台显示器上,密密麻麻的字符不断滚动,纷繁复杂的图表左右翻飞。
分析间内,信号工付思斯紧盯屏幕,手指不停地敲打着键盘,高铁旅客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问题”数据便无所遁形。
手点鼠标,心无旁骛,身边的笔记本上总是记满分析心得,这是同事眼中的付思斯。入职23年来,付思斯凭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技艺,一步步成长为铁路数据分析领域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精尖”人才,并获评“铁路工匠”称号。
“这些是列车运行监控装置采集的数据,也就是大家口中动车‘黑匣子’的数据,它记录着列车运行线路、行驶状态以及设备工况等信息,而我的工作就是对‘黑匣子’的数据进行分析。”付思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
从地面信号接收反馈,到列车运行坡度速度,动车‘黑匣子’记录的数据堪称海量。每一趟动车组列车的平均运行数据约20000余条,而付思斯及其工友们每天需要分析超过180趟列车,要在如此巨量的数据条目中,找到细微的异变量,无异于大海捞针。
静坐在不足2平米的工位上,付思斯翻过一页页系统数据,不时低头在分析记录本上勾画腾写。
“不同线路的复杂环境,各种设备的长时间运行,难免会出现数据‘错误’导致列车延误、降速等情况,这样的‘错误’很微小,系统识别不够准确,就需要分析人员进行甄别,并找出这些‘错误’的原因,让列车的运行更加顺畅舒适。”付思斯笑着说。
“叮铃铃……”10时43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分析工区的平静。付思斯接到工友反馈,动车组CRH2A-4087-00车II级修作业时,设备上电后报“单系故障”。
付思斯听完故障描述,立即带上笔记本电脑,到车上进行故障数据分析及处置。经过数据分析,两人确认故障点为板卡故障,更换板卡后,试验正常。
“得知故障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并提供有效处置方法,不影响列车开行,这是对我们数据分析员的日常考验。”得知列车能够准点上线,没有造成延误,付思斯不由松了口气。
今年是付思斯从事高铁、动车组列车运行数据分析的第10年。寒来暑往,四季交替,岁月在她的脸庞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纹路,她却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2015年,云南铁路跨入高铁时代,付思斯成为云南第一批高铁、动车组数据分析员。作为一名分析“老兵”,她总结提炼的“一压、二解、三析、四选”数据分析方法,牵头制定的数据分析流程在岗位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云南高铁、动车组列车运行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计算机系统里,0和1连绵不断地跳动着,在外人看来,它们是一连串的数字、代码、曲线、直线、字符,但在我看来,这些数据会‘说话’,我能从数据‘话语’中发现价值,转变成想要的信息。”付思斯笑着介绍道。
2023年,以她命名的“付思斯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与数据共舞,付思斯矢志不渝,精细严谨的守护着列车安全运行“密码”。
“随着运行列车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强度也随着水涨船高,为避免分析遗漏,我们会反复确认核对分析内容,确保准确无误,信息数据蕴藏着无形的潜力,跳进数据这片‘海洋’,我想做的不只是畅游酣泳,还要战风斗浪。我们要看好列车运行数据,守护好旅客的出行路。”印着电脑屏幕跳动的亮光,付思斯脸上的笑容格外耀眼。
(编辑:刘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