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在中交一航局海口项目部安全总监姜龙的办公室里传出了孩子爽朗的笑声。9岁的小男孩姜凯译兴奋地坐在办公椅转着圈,被晒得黝黑的姜龙站在一旁,眼神里满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柔软。门口,拖着行李箱的妻子微笑着注视这一幕,眼角微微湿润。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又是一次不寻常的团聚。姜龙的妻子肖欢欢同样是一名筑港人,趁着旅顺新港项目的工作间隙,她带着儿子跨越三千多公里,完成了又一次温馨的“反向探亲”。项目部贴心利用空余宿舍改造了“家庭房”,让远道而来的家属住得舒心踏实。
周六清晨,姜龙轻手轻脚地下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妻儿,但一双小手突然从被窝里伸出来抓住了他。“爸爸,带我去看大吊车!”小译眼睛亮晶晶的,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姜龙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好,但到了工地要听话,一定要跟在爸爸身边。”
海口的清晨,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G98海澄互通项目工地上,挖掘机已经开始运转,发出有节奏的轰鸣。
小译紧紧抓着父亲的手,既兴奋又有些害怕。姜龙蹲下身,给儿子戴上特意准备的安全帽,仔细系好下颏带。“在工地上,安全是第一位的。就像奥特曼要变身一样,安全帽就是我们的装备。”姜龙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解着安全规范。
他指着远处:“看那边,每个叔叔都穿着反光背心,戴着头盔,这是我们的规定。”“为什么都要穿闪闪的衣服呀?”小译好奇地问。“这样不管白天黑夜,开车的叔叔都能远远就看到他们,不会碰着。”姜龙耐心解释,“爸爸的工作就是确保每个叔叔都能安安全全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肖欢欢对丈夫和儿子说:“去年爸爸的项目评上了一航局安全文明工地,速升装备也申请了新型专利。”夫妻俩自然而然地交流起工作来,这是他们之间特有的“共同语言”。
小译突然指着远处一个工人:“爸爸,那个叔叔安全帽是不是没有系紧啊!”姜龙顺着儿子指的方向看去,他立即用对讲机呼叫安全员:“立即提醒作业人员将安全帽下颏带系紧。”他欣慰地抱起儿子:“小译真棒!都能当爸爸的小安全员了!”孩子脸上顿时绽开自豪的笑容。“我长大了也要当安全员!保护大家!”肖欢欢扑哧一声笑了,摸摸儿子的头:“看来咱家有接班人了。”
夜幕降临,一家三口在项目食堂吃了顿温馨的晚餐。厨师听说有家属来,还特意多做了两个小朋友爱吃的菜,简单的饭菜,吃出了团圆的味道。明天一早,肖欢欢就要带着小译返回大连,那里有她的工作岗位。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孩子出生后,大多由大连的爷爷奶奶照顾,欢欢工作不忙时回家看看。
周一一早,姜龙送妻儿到机场。小译紧紧抱着父亲的脖子不肯放手。回项目的路上,姜龙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看着你带儿子认识工地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我们的分离有了特别的意义。孩子了解了你的工作,心中又多了一份崇拜。”姜龙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中涌起阵阵暖意。
海风吹过海口港,带来远方的气息。在项目中,他守护着安全,在家庭中,他播种着希望。而这,正是千千万万筑港人共同的写照,建港,筑家,连心。
(编辑:王玉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