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随着朝阳升起,榆林古城的轮廓逐渐明朗。一条贯穿南北的轴心街上,六座楼宇一线排列,巷道纵横罗列、经纬交织,与两侧鳞次栉比的店铺和错落有致的四合院相得益彰,流淌出生动而又清晰的生活景象。
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全面开创榆林古城保护开发工作新局面,2021年底,根据市、区一体化发展及榆林古城保护开发要求,榆阳区发起“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更新计划,并制定一系列规划和方案,按照“南塔北台中古城”的空间布局,采取“针灸式”保护与开发的方式实施榆林老街改造提升工程,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资源,渐进式更新文化、商业业态,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赋予榆林老街更多时尚感和文化感。
传承·全新演绎非遗项目
秋日的榆林,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斑驳的光影透过树梢洒满老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榆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王青走在青石板路上,穿过古色古香的街道,径直走向位于北大街76号的榆林小曲传习所。侧耳倾听,传习所内榆林小曲丝竹入耳,低吟浅唱,婉转动听,为古城平添了一丝灵秀之美。
“现在我们练习和展演榆林小曲的场所比较多了,不仅有非遗小剧场,还在老街新增了两个传习所,很多榆林小曲爱好者都会来到传习所交流学习,一些市民和游客路过也会进来观看。”王青表示。
今年2月,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非遗大集在榆林老街开集,一场场传承千百年的非遗展演和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网红”景点,吸引了60万人线下观展,6亿多次线上点击量,也让这条有着近600年历史的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年会闭幕后,展陈着编织刺绣、手工技艺、雕刻塑造等全国各地多项非遗成果的非遗集合店得以长期开设,成为榆林“非遗之城”的标志性店铺。榆阳区文投公司还从2月23日起全面启动榆林古城老街常态化演出,每周末在多个演出地点如期上演陕北说书、陕北秧歌、陕北民歌等节目,截至8月底共计演出63天,205场次,将古城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娱生活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为老街聚了人气、汇了商气。
“非遗年会之后就经常带孩子来老街逛,每次来都感觉气氛很欢乐,在瓮城舞台可以观看节目,南大街还有过街表演,可以沉浸式体验具有咱们陕北特色的文化气息。”市民崔毛毛表示。
走进北大街45号的榆阳非遗展示馆,剪纸、彩绘、刺绣、泥塑、石雕、银匠、柳编等非遗项目集中展现榆林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地域风情,开设在这里的非遗小剧场每天都会组织非遗项目展演,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嵌入旅游线路,成为榆林古城文化旅游的金名片。暑假期间,非遗展示馆还迎来多个高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青年学子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在非遗传承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以全新视角进行二次创作转化,让榆阳区文化馆馆长刘豐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未来与希望。“我们期待更多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加入,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助力非遗焕发出新的光彩。”刘豐说。
保护·修旧如旧古韵留存
老楼深巷、青砖灰瓦,美食小吃、古董古玩……走进榆林老街,一股繁华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每隔两三天都能发现新的变化,但细细品还是以前的味道。”在老街住了近四十年的马春英说道。
据了解,榆林老街整体改造采用“向古而新”的设计理念,即对于沿街古建筑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缮,对于收储店铺运用当代的设计手法及语言,在保证大街整体风貌统一的基础上,增加沿街建筑风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最近一段时间,榆林老街万佛楼至钟楼段的沿街店铺门窗修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保证不改变大街原有风貌,考虑到新门窗的功能性和经久性,陕西古建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修缮过程中,在选材和工艺上进行了创新,选用了铝合金材质,根据大街原有门窗样貌重新设计、开模,使得新门窗和老街整体风格协调一致。“我公司同时对大街的屋面和油漆也进行了修缮,为了充分反映榆林古城的整体风貌,传承传统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匠人们采用传统古建材料及修缮工艺,力争做到门窗在造型、纹样、油漆色调、屋面工艺保持一致。”技术负责人杨刚告诉记者。
目前,榆林古城大街外立面改造维修及基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期南大街已完成总工程项目的70%。同时,在对大街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过程中,针对店铺门窗破损、样式老旧、屋面失修等问题,采用清除临时遮阳棚、屋顶检修、局部更换檐飞、更换门窗、油饰木构建、两侧山墙清洗等微改造思路提升建筑品质,最大程度延续了传统风貌。
记者看到,目前南大街不少店铺的屋顶和墙体焕然一新,不经提醒很难发现墙体上的青砖和屋顶的瓦片都是新砌上去的。榆阳区文投公司还结合建筑立面,对沿街店铺招牌的尺寸和样式按照‘一店一策’的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开展“我为古城书牌匾”活动,选择部分书法家的作品运用到商户的牌匾中,增加古城的文化氛围,也受到商店的一致好评。目前,已有许多沿街店铺的门头牌匾换了“新装”,“马家年糕”“老榆林银匠铺”等老字号牌匾精美雅致、独具特色,而“怪有趣”“好品山东”等新店牌匾个性有趣,让人眼前一亮。
更新·古今交融处处皆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幸福灯光、焕亮古城。
为营造榆林古城整体历史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品质,榆阳区文投公司综合考虑古城居民夜间活动需求和游客观赏需要,在老街稳步推进“幸福灯光”项目,将对古城大街道路两侧、古建、巷道等进行亮化,同时融入“驼城传说”“千古流芳”“活力榆林”三个篇章的主题灯光秀,用灯光展现榆林的前世今生和美好未来。目前,南大街亮化工程已接近尾声,诗词歌赋悬挂树梢,花灯流转如梦如幻,丰富多元的夜间景观让明清风格的建筑在流光溢彩的照耀下愈发璀璨,品诗词、赏花灯、品美食,游客川流不息。
“一边逛着集市吃着夜宵,一边驻足聆听古城故事,一边在新地标拍照打卡,沉浸式夜游古城让我觉得现在的老街特别潮,住在这里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正在老街悠闲漫步的市民白杨说。
白杨提到的打卡拍照新地标目前主要集中在钟楼至新明楼段,“没错,我也很喜欢榆林”“我在榆林古城很想你”等打卡墙和小木屋、许愿墙、气球屋、大花灯、网红座椅等打卡地早已刷爆朋友圈。与此同时,老街上的路标、围树座椅、景观花艺、垃圾桶等基础设施也逐步更新完善,尤其是智能化的公共卫生间和停车场极大缓解了老街居民曾经如厕难、停车难的问题,让群众居住环境更加舒心和“智慧”。
“我家一出门就是新建的智慧公厕,外观漂亮,自带除臭系统,非常干净,不远处就是新建的停车场,可以容纳三百多辆车,现在中午下班回家都觉得方便了好多。”家住普济寺巷的市民李浩楠对居住环境的变化赞不绝口。
为培育古城文旅新业态,打造古城文旅消费集聚区,榆阳区文投公司还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符合大街文旅发展业态经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认定的全国连锁店、全国知名品牌店、中华老字号、地方特色文创产品、农特产品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扶持奖励。
一城载古今,一步阅千年。漫步榆林古城,或悠闲漫步,或驻足聆听,或分享美食,或打卡拍照……如今,老街陆续出现山东、河南等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以及生活馆、汉服馆等新业态,打造了古今交融、向古而新的古城互动新空间,以城市更新带动文旅产业,以城市更新实现共同富裕,让群众共享古城保护开发成果。(杜欣)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