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泥河沟村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落,从公元400年左右开始栽培枣树,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枣树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孕育产生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千年古枣园系统,并获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佳县泥河沟村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以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以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不断深挖乡村文化内涵,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多措并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高质量发展扮靓和美乡村。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引领文明风尚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村民等能人纳入组织,不断强化治理效能,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弘扬和培育优良家训家规家风,全力营造向上向善、崇廉尚德的氛围。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见贤思齐,汲取榜样力量。通过大力整治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集体创作村歌《红枣枣》,唱出了泥河沟人的心声。婚礼简办,爱不简单。泥河沟“骑行婚礼”甜爆全城,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获点赞。开展人市儿讲堂,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号召村民积极争做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开展乡村振兴、卫生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配合县上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理论宣讲、惠民政策、法治宣传等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邀请北京志愿服务队等,开展村民教育培训、村庄文化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社区管理建设等公益活动。开展好人宣讲、公益汇演等,采取寓教于乐、接地气的形式,让党的好声音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撬动文旅融合
著名影星景甜在央视推介佳县红枣,泥河村村民用红枣组成“景美枣甜”四个大字予以馈赠。进一步完善古枣园系统相关硬件和配套设施,并通过品牌打造、产业延伸等举措,全面强化古枣园系统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推进人居整治工作,开展农户改厕、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家园活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引导村民主动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习惯。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确保生活环境提升,实现真正的绿水青山。与北京隐居乡里公司合作,将10院村民废弃老宅打造成高端民宿,旧貌换新颜,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新动力。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实施生产道路修建,全面推行乡村道路管护制度,安排公益岗位对道路进行保洁。开通榆林班车,方便村民出行和产品运输。
以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扮靓乡村“颜值”
结合乡土记忆发展多元产业,通过建设红枣博物馆、乡村记忆馆、黄河照相馆、山顶观景台、农家乐等,在厚植村内文化气韵的同时,不断提升景区影响力与吸引力。打造文化阵地,修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增加书报刊总量,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修缮武开章故居、武开章纪念亭,追寻革命足迹,赓续红色血脉。邀请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老师开办大讲堂,传授新知识,学习新理念。配合佳县承办农民丰收节、浪漫七夕、春节联欢会等活动,提升村民凝聚力,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激发村民文化自信。主办枣园文化节、乡村音乐会等活动,增强村民对泥河沟村的认同感,扩大泥河沟村的知名度。利用“我们的节日”和“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敬老爱老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高尚文明的道德风尚。组织拍摄泥河沟村宣传片,全面展示泥河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步,泥河沟村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注重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康亮亮)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