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榆阳,城市配套持续完善,公园广场魅力升级;徜徉乡村,旧居改造安居更宜居、美丽田园如诗如画、伙场庭院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出入社区,养老需求多元保障、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走进住户,人民群众笑意盈盈,安全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白舍牛滩村幸福院的老人们怡然自得地编筐中 王丹丹摄)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榆阳区聚焦“三个年”活动,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承压趋稳、持续向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853亿元,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业总产值稳居全市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质量百强区第87位。
(风景如画的榆阳一角)
共享乡村振兴红利——“方寸伙场”变“致富新地”
走进岔河则乡郑家梁村,羊舍草棚有序排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这是郑家梁伙场的产品服务区,里面有废旧物资回收点、便民驿站、议事屋等,不仅为村民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也让游客感受到了伙场经济的多样形式。”岔河则乡副乡长朱新伟说,近两年,村里将闲置庭院、空地规划改造成共享菜园、草棚,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在巴拉素镇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边海霞家,一出大门就是青砖铺路,院墙外侧栽种了花草树木。砖路两侧,小栅栏围着四方形的小菜园、苜蓿园,不远处依托两棵老树搭成了伙场公园的入口,附近建有共享草棚、公共水厕。看着家门口利用伙场地建起来的小公园和新的生活设施,边海霞觉得十分惬意。2023年3月,王家峁伙场经过整治,呈现出美丽宜居的新景象。
(美丽的榆溪河园两岸)
近年来,榆阳区乘着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把发展伙场经济和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的思路,有效利用“半劳力”“弱劳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方寸伙场”变为“致富新地”,将伙场和庭院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末端阵地,“12345”伙场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具有榆阳特色的“千万工程”实践路径。
(榆阳区生态长廊建设)
铺开绿色生态画卷——“茫茫荒漠”变“葱葱绿洲”
如今的榆阳,碧水蓝天、草木茂盛,榆溪河生态长廊两岸绿意盎然,置身其中宛如诗画之境。
(榆阳区五十里沙碳汇林基地)
2023年,榆阳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国土绿化五年行动,新增营造林30万亩、农田防护林网200公里、“三化一片林”示范村21个,打造省市级林长制示范镇村6个,牛家梁林场获评“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3年8月13日,国家牧草产业体系技术交流会暨榆阳区第二届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标志着榆阳草业发展迈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榆阳区持续打通南部山区百公里生态产业线,建成鱼河镇李家沟、古塔镇杭庄村时令水果采摘基地2000余亩,实施大扁杏嫁接西梅、木瓜杏等试验基地1000余亩,完成大扁杏集约化管护3.3万亩,努力实现林业产业快速增效、增收。当前,绿色已成为榆阳的生态底色,生态建设的成果正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与此同时,榆阳区率先在全省全市推开林业碳汇工作,取之于林业,用之于林业,实现“林业投资—林业增长—碳汇增加—碳汇交易—林业投资”可持续循环,真正让林地空气变成可用于交易的“真金白银”,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最美榆阳蓝——中营盘水库)
2023年,榆阳新建华能碳汇林3万亩,完成林业碳汇交易20万吨。“榆阳计划利用5年时间,集中连片建设林业碳汇示范基地20万亩,实现沙地治理和储碳固碳双重目标,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全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发展全过程,做大做强做优绿色经济。”榆阳区林业局局长秦刚说。
除了荒漠变绿洲、林业碳汇点绿成金,2023年,榆阳区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实施9个重点水利工程,三大片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全线通水,4个国省断面水质100%达标。
“处理达标的矿井疏干水可广泛用于城市市政用水、农田和林草灌溉、工业生产等,不仅减少了煤矿污废排放,同时改善了河流湿地水生态环境,还可以用于工业应急供水,支撑榆阳高端能化建设,让矿井疏干水最大限度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榆阳区水利局副局长薛攀说。
(榆阳区河口湿地景观)
提升民生福祉水平——“民生清单”变“幸福图景
“以前经常堵车,上班得40多分钟。自从路拓宽后,20分钟就能到单位,又快又方便!”市民王晨话语间满是欣喜。2023年6月5日,文化南路拓宽改造项目竣工通车,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出行便利。文化南路是西沙片区连接南北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它的拓宽改造不仅是道路的焕新,更是城市“温度”的提升。
(文化南路拓宽改造竣工通车 王鹏坤摄)
2023年,榆阳建成开放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完成老街亮化美化和南大街外立面改造,引进18个国家级非遗新业态项目,建成省级非遗特色示范街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科学治理东城墙西侧地质灾害隐患,启动建设辘轳井湾等四个主题公园,风险隐患加速蝶变特色景观。
同时,小西沙片区累计征迁4154户,6332套安置房项目全面动工,榆溪河片区等多个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实现清零。改造老旧小区69个,获评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老”居民过上“新”生活。合理布局27座智慧公厕,高效改造119条背街巷道,拓宽升级文化南路、望湖路,城市“里子”更实、“面子”更靓。
(寨坬村村民的下午闲暇时光 王丹丹摄)
城市配套持续完善,养老需求多元保障,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了一幅幅“幸福图景”。2023年,榆阳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真心诚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实施校建项目13个,新增学位6320个,高考一本上线率再创新高。设立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8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新增城镇就业5403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新建社区食堂、农村互助幸福院35所,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4家、托育机构53家,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区。完成流水沟公租房和安置房主体工程,提升改造麻黄梁工业园区公租房,筑牢群众“安居梦”。组织实施“4元民生保险”,医养结合集中养护246人,提高残疾人养老保险标准,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社区阵地两年清零行动,高标准投用8个乡镇街道社工站,赵家峁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获评全省“平安县区”和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区”,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区“九连冠”。(王丹丹)
(编辑: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