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天津讯(乔宇 通讯员:王兰 张士龙)11月24日,由天津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牵头拟成立的万宝斋玉文化探源研究中心及中国玉文化探源课题组第一次筹备会议在天津举行,此次会议为深入探究中国玉文化的起源拉开了重要序幕。会议现场汇聚了玉文化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实力雄厚的收藏家等,他们将为玉产业的创新发展、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促进玉经济的繁荣,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而共同努力。
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长达九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贯穿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东亚地区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万宝斋玉文化探源研究中心将通过中国玉文化探源课题研究,系统梳理玉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今的发展脉络,为玉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准确的资料。
会议伊始,新当选的组长刘一辰阐述了万宝斋玉文化探源中心以及中国玉文化探源课题组成立的初衷,旨在深入挖掘中国玉文化的深厚底蕴,追溯其起源脉络。辽宁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学家傅仁义研究员是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挖掘工作组组长,他带来了关于文化探源课题的深度讲解。他以“三山一洞”的挖掘过程和丰硕成果为例,生动展示了在玉文化探源道路上的重要发现。傅老师还针对未来玉文化探源中心在探源工作中的“探源之旅”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要充分关注民间、民藏收藏家手中与小孤山同一时期的玉器情况,通过举办相关玉器展等形式,进一步丰富玉文化探源的资料与视野。
天津万宝斋博物馆馆长周树春老师则着重讲解了专家组成员及未来会员的相关事宜。他表示每年一次的学术交流论坛,将为会员们提供一个与业内精英深入交流的机会,每年将进行一次全国各地的会员玉器展,也会展现中国玉文化的高端平台。拟任中心的陈秘书长细解读了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利好政策,为万宝斋玉文化探源中心及课题组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撑。
据了解,天津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天津武清区,万宝斋博物馆馆长周树春是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省劳模、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曾在1999年“十一”期间以劳模身份应邀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祝活动 。他用了近三十年时间收集人类农耕工具及史前石质、玉质器物总计有两万件之多,周树春藏品不仅涵盖八千年以来的藏品,做到了全国农耕工具第一全的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史前新旧石器时代石质和玉质文化的各个历史阶段,独特完整的系列,其藏品之丰富、珍贵程度令考古专家们赞叹称奇,他的馆藏填补我国农耕、史前玉文化的两大空白,他收集人类农耕工具及史前石质、玉质器物总计有两万件之多,是我国唯一的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代农机现代化至史前两万年以上人类历史工具、礼器、石器和玉器等最齐全、基本没有断代的博物馆,深受政府和专家学者高度赞扬。
几年来,考古专家、教授、研究员多次到万宝斋博物馆进行交流研讨和品鉴。经专家们鉴定,万宝斋博物馆馆藏的玉质工具及礼器用料大部分产自辽宁鞍山岫岩及岫岩矿带,这些石器玉制工具及礼器等都是岫岩玉质中的透闪石河磨玉为主,这些玉料因地域优势,辽西及内蒙古的红山文化用玉,都是古人类从辽东引入了辽西牛河梁、赤峰等地。这对岫岩玉的玉史发展、工具制作、文化走向、人文交流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周树春这些藏品有可能对一些考古历史进行补充,甚至更正或改变辽宁及全国的考古进程。周树春收集的石人雕塑(东方维纳斯)、石器笛子、石兽、玉斧、玉耜 、玉白菜、系列玉质鞋楦子、系列玉质工具、系列玉质心形器、玉质礼器、玉质图腾等等,为一万年前至十万年前的中华玉文化探源做出了添补空白的贡献。
北京大学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矿床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和玉石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的王时麒教授,负责小孤山挖掘工作的傅仁义教授,都对万宝斋藏品表示肯定。郭大顺老师在2019年秋来万宝斋博物馆调研发现农耕礼器特大玉耜,认为该玉耜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农耕文化礼器,全国罕见。2022年8月20日至8月21日,在有关部门组织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陈全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傅仁义组成的专家组,到天津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品鉴,对万宝斋博物馆的展品给予充分肯定。
此前,国家刚刚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刚刚公布,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保驾护航之下,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即将创立的“万宝斋玉文化探源研究中心及中国玉文化探源课题组”,将肩负的重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万宝斋玉文化探源研究中心及中国玉文化探源课题组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玉文化的神秘面纱将被进一步揭开,其璀璨光芒将在新时代更加耀眼夺目。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