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动广大青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河北传媒学院舞蹈艺术学院“艺颗红心·相约太行”实践团在我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刘晓雯和团委书记吴潇溪的带领下,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来到了晋察冀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
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革命老党员刘宗贵的家里,聆听一段跨越时空的英雄事迹,感受一个家族的热血传承。刘宗贵的父亲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英勇无畏地抗击日寇,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舍生忘死,刘宗贵的哥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而刘宗贵本人,也在抗美援越的战斗中,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刘宗贵眼中泪光闪烁,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画面仿佛历历在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党员刘宗贵在讲述中还提到了白求恩同志。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令人敬仰。老党员刘宗贵以此激励实践团的新一代青年,要时刻追随党的步伐,坚定党的信念,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在三下乡活动的第二站,实践团队满怀崇敬之情,走进了革命女英雄刘耀梅的故居,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之旅。刘耀梅故居,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静静地诉说着英雄的过往。队员们踏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岁月。故居内的陈列物品和展板,生动地展现了刘耀梅英勇无畏的革命事迹。她在敌人的残酷迫害下坚贞不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其伟大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队员。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神情庄重。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刘耀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随后又在平阳镇罗峪村党支部书记刘新红的带领下参观了罗峪村烈士陵园,
此次参观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心灵的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刘耀梅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晋察冀革命纪念馆。晋察冀纪念馆庄严肃穆,承载着无数英勇先烈的光辉事迹。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者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依次走过各个展厅。馆内丰富的历史图片、珍贵的文物和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壮丽篇章。
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陈旧的文物,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在参观过程中,许多人不禁热泪盈眶,被先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所打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我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刘晓雯和团委书记吴潇溪带领全体党员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党旗庄严宣誓,用一句句誓言砥砺初心、彰显党性、致敬先烈。
最后,我们沿着的脚步,来到了骆驼湾。骆驼湾,曾经是贫困的代名词,山高沟深,土地贫瘠。然而,在党的亲切关怀和精准脱贫政策的指引下,如今的骆驼湾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2年12月29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仅一月后,冒着严寒、踏着白雪,走进了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当地扶贫工作。探访当地村民的家中,与百姓同吃同住,用真挚热情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就这样,曾经的贫困县在基层党支部的带动下,坚持党中央的领导,打响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枪。
小团队成员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新民居,青瓦黄墙,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昔日破旧的土坯房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住宅。
通过走访,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
至此,“艺颗红心·相约太行”实践团河北小分队的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提前拟定活动方案,认真设计课程内容,并及时梳理实践总结。活动顺利开展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实践团成员的辛勤付出。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意义非凡,收获满满,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担当,踏实苦干,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撰稿:王京然 马嘉翌)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