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一组组数据和案例,展现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步伐。
交通运输部以系统性思维与创新性实践,擘画出新时代交通发展的壮阔图景。从川藏高原的云端钢轨到中欧班列的万里征途,从老少边穷地区的民生通途到全球物流网络的“中国心跳”,2024年的中国交通答卷已镌刻文明进阶的深刻印记。而2025年的部署,则是以“交通先行”为笔触,在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画卷上续写新的传奇。
钢铁经纬,重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地理坐标。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2万公里,高铁版图延展至4.8万公里。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是规模的胜利,更是文明的宣言,青藏高原的冻土被钢轨烫出温度,“八纵八横”的网络覆盖祖国山河,以交通为杠杆,撬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支点。加大老少边穷地区基建投资力度,占比超过76%,这是政策温度的具象化;而川藏铁路穿越地质禁区的技术突破,则是科技自信的里程碑。铁路网在此刻超越了物理空间的连接,成为缩小城乡差距、激活内生动能的“隐形推手”。
流动的文明,轨道上的世界共生。中欧班列十万里征程托起,形成一场跨越大陆的文明对话。中吉乌铁路的破冰,让“钢铁驼队”在丝绸之路上重焕生机;过境免签政策延长至240小时,入境旅游热潮映照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文化软实力的辐射。看春运5.13亿人次的人间迁徙,是中国大地上划时代的诗篇;银发专列承载岁月温情,旅游专列搭载异域风情,让流动的中国以交通为纽带,编织着多元共生的文明图景。
破局超越,解码物流降本的深层逻辑。刘伟部长亮出的数据令人振奋,2024年全国物流成本降低4000亿元,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30%,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速超15%。将一场“四个一流”为目标的系统变革,升级为自动化码头的技术自主可控,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立体赋能,昭示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而农村公路460万公里的延伸、快递每日揽收量7.29亿件的奇迹,则印证了交通网络对民生经济的深刻重塑。
未来图景,以交通虹吸唤醒沉睡山河。2025年的部署已勾勒清晰的路径,规划建设的“6轴7廊8通道”,将交通重构经济地理版图。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将长江经济带锻造成“流动的黄金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激活内陆经济“第二增长极”。氢动力机车在高原试跑,AI系统预判轨道隐患,科技创新正为铁路注入数字灵魂。让每一秒的提速,都是对幸福指数的温柔提升;每一寸网络的延伸,都在拓展发展的可能性边界。
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回望,中国铁路的延伸都刻着文明的年轮,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叠加,更是以效率重构时空、以公平重塑命运的实践哲学。那一条条物理轨迹,以技术自主化为内核,向绿色低碳为方向,走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每一步都沉淀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每段铁轨都通向星辰大海的壮阔征途。(王芬)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