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七月流火,蝉鸣渐起。7月1日正午时分,一声汽笛声划破长沙北铁路物流园的酷暑,将满载金属配件、板材等货物的集装箱班列送往1300公里外的上海闵行。这列湘沪白货班列的成功首发,如同一把鎏金钥匙,打通了湖南东向“黄金走廊”,正式开启了湖南直达长三角的黄金时代,为两地互联互通开启了崭新篇章,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长期以来,湖南东向物流始终困于“走水路慢如龟、走公路贵似金”的双重枷锁,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发展难题。传统铁路更因多次编组、中转,致使长沙到上海的货物需耗时至少72小时以上,严重制约“湘品”进军长三角乃至全球市场的步伐。在这种困境下出现的湘沪班列,以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模式”实现公交化运行,将长沙至上海门到门运输时效压缩至18小时以内,达到“次日达”的高效水平,运输时效较以往压缩近60%。这一突破,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物流成本,让“湘品”能够以更大的优势、更快的速度进入长三角市场,也增强了湖南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大程度缓解了“湘品”面临的当前困局。
湘沪班列能够实现如此显著提升的成功密码,归功于铁路部门的长期深耕和持续发力的深刻变革。长沙铁路物流中心的营销团队数月间奔走长株潭制造业集群,与众多企业面对面沟通,精准捕捉电子产品、小型机械、陶瓷等白货企业的物流需求。针对企业在运输时效、服务质量和运价方面的高要求,他们打破“坐等上门”的传统思维,既为企业量身定制阶梯式运费方案,又组建技术团队全面优化作业流程,从用箱调配到装卸转运,从列车调度到货检通关,每个环节都经过精细打磨,最终实现全链条高效协同、全流程提质增效,生动书写了铁路物流服务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湘沪铁路物流通道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缩短了湘沪间的时空差距。它们以上海为枢纽,无缝衔接国际水运航线,让“湘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市场;向西对接中欧班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这种“左右逢源”、“东联西通”的区位优势,为湖南深度融入全球市场开辟了新通道,一跃成为联通内外双循环的战略节点,让湖南的产品能够搭乘这趟时代“快车”走向世界舞台,进一步提升湖南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推动湖南的开放型经济继续迈向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湘沪班列所体现的,是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微观缩影。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中国铁路网路一直在实现质的飞跃的道路上稳步迈进。湘沪班列的成功实践证明:唯有将运输服务与现代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才能激活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长沙铁路物流中心承诺从“价格、时效、服务”三个方面持续优化班列开行,也彰显了其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决心。通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时效,优化服务质量,湘沪班列将以更高品质的铁路现代物流产品,更好地服务核心城市群交互需求,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湘沪白货班列的首发,是湖南铁路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物流难题,提升了区域协同发展的作战能力,更为湖南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架起了战略通道。它如同一条闪亮的金线,正在将湖南与世界紧密相连,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湘沪班列的不断优化与完善,这条“黄金走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输送更多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湖南这颗内陆明珠在世界经济版图上更加熠熠生辉。(评论员:黄洁华)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