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刘力勇通讯员:赵乐)在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蜿蜒百公里的鸭绿江边境线上,一抹鲜亮的“党建红”正沿着江堤延伸、顺着山脊铺展。这抹红色,是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宽甸边境管理大队精心编织的“鸭绿江畔党旗红”沿江百公里党建示范带。年初以来,宽甸大队以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将分散的红色资源聚成“一团火”,让零散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使党建引领真正成为边境稳定的“压舱石”、民生改善的“催化剂”、区域发展的“助推器”。
跨域联动破壁垒: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织密边境治理共同体。“过去各守一段线,现在共护一条江。”这是宽甸边境治理模式转变的生动写照。
让党建力量在品牌共建中直抵治理末梢。针对边境线长、涉边单位多、资源分散等难题,宽甸边境管理大队党委主动打破行政壁垒与部门界限,牵头搭建起覆盖50余个党组织的跨域党建联盟,让驻地政府、公安、解放军边防部队、村集体等多方力量在党建旗帜下实现“攥指成拳”。古楼子边境派出所的创新实践颇具代表性。该所联合驻地解放军、驻地政府、村支部等5个党组织打造的“红心蓝盾边江锋警”党建品牌,推出包括“党员责任段”“界碑共护岗”等在内的14项强边固防举措,将党建触角直接延伸至边境治理最末梢。
让红色教育在资源共享中焕发青春活力。虎山边境派出所与解放军边防连的“红色共建”更显温度。双方共享国防教育基地,共同开展“重走抗联路”“界碑前宣誓”等活动,全年接待党员群众参观学习超2000人次。依托支队在振江建立的5处党性锤炼战位,以及镇政府原有的“党务书库”、振江学校开设的“半日学习角”,每半年组织开展共读一本红色书籍、共讲一个红色故事、共唱一首红色歌曲、共看一场红色电影、共办一台红色晚会等“五个一”活动,让沉睡的红色资源变成了鲜活的党性教材。
让联动机制成为难题破解的“金钥匙”。小韭菜沟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依托“强边固防联合党建阵地”建立的季度“边情研判会”机制,在汛期来临前与镇政府、林业部门联合开展救援活动,救助群众6人、转移被困群众28人、清理倒伏树木12棵、加固险段8处,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汛情共防、边境共治”的庄严承诺。如今,这张横跨百公里的党建联动网,已实现从资源共享到难题共解、从信息互通到行动协同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通过“联创联建”,边境涉险事件处置效率提升40%,跨部门协作成本降低30%,真正实现了“1+1>2”的效能跃升。
党建赋能强根基:从“传统防控”到“智防联控”,筑牢边境安全防护网。边境安宁是最大的民生。宽甸边境管理大队始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管控效能,通过队伍建设、科技赋能与警民协同,构建起“人防+技防+智防”的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让“红色堡垒”成为守护平安的最坚实屏障。
队伍建设中的“红色传承”温暖而有力量。“老民警带新警”的传帮带机制在各派出所落地生根:小韭菜沟边境派出所辖区58岁的老党员带着新警走遍辖区巡逻路,手绘出包含多处险点和观察哨的“边境防控地图”; 永甸边境派出所老党员在烈士陵园为新警讲述“当年群众冒死为边防军送情报”的故事,手把手传授“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的群众工作法;大江口边境派出所从事水上警务30年的老党员,则将边境管控工作经验倾囊相授给年轻民警。这种“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让一批批新警在一年内就能独立承担巡逻防控、纠纷调解等任务,成为边境管控的中坚力量。
节假日里的“平安守护”细致而贴心。作为边境旅游重镇,虎山景区每逢节假日便迎来客流高峰。虎山边境派出所与景区联合设立的“党员游客服务站”,不仅提供问路指引、物品寄存等基础服务,更能快速处置游客走失、财物遗失等突发情况。今年国庆期间,党员民警累计提供服务500余次,帮助找回走失儿童3名、遗失财物总价值超10万元。大队统筹的“警力支援机制”更让游客安心.通过动态调配警力,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实现“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全年景区涉旅纠纷同比下降65%。
科技赋能的“智能防控”让边境线更“聪明”。无人机空中巡查与地面视频监控形成的“天罗地网”,配合党员民警的常态化徒步巡逻,实现了边境管控“无死角、全覆盖”。在振江镇等重点水域,智能船舶识别系统能自动预警可疑船只,有效减轻基层民警工作压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让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边境地区未发生有影响力的案事件,“平安边境”的基石在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加持下愈发牢固。
红心为民促振兴: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绘就富民兴边新画卷。“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笑脸是标尺。”宽甸边境管理大队始终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产业帮扶让“山货”变“金疙瘩”的故事在边境乡镇广为流传。振江边境派出所联合镇党委,针对当地山林资源丰富但加工能力薄弱的问题,牵头建起五味子、冬小麦、石柱参生产加工基地,引入深加工技术,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当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沿江边境派出所则发挥信息优势,牵线药企与200余户参农直接对接,砍掉中间流通环节,让参农每公斤药材多赚20元,全年助农增收超10万元。
畅通民意渠道让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容易被倾听。在大队党委引领下,各所党支部积极采取措施贴近群众、畅通民意。沿江边境派出所党支部推行社区民警驻村办公,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状况和需求,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召开警民恳谈会。振江边境派出所党员民警每周开展“驻村走访日”,收集群众诉求并建立“为民办实事台账”。永甸边境派出所党支部联合村社党员组建“党员红心”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帮扶活动47次。针对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各所及时介入处理,做到快速响应、高效解决,今年以来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矛盾160余起,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接地气的服务举措让民警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驻村办公”制度让民警每周至少两天“泡”在村里,小韭菜沟边境派出所民警在驻村干部家办公期间,累计收集群众诉求46条,解决饮水管道维修、低保办理等难题38件;振江边境派出所建立的“为民办实事台账”实行“受理-办理-反馈-回访”闭环管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台账办结率达100%;永甸边境派出所“党员调解队”与村里“小井泉”议事点联动,用“唠家常”的方式化解邻里纠纷20余起,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现实。今年以来,大队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0余件,开展义务理发、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80余次,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98.6分,较去年提升5.2个百分点。在党建引领下,边境村的路更宽了、产业更旺了、笑容更多了,一幅“强边固防、富民兴边”的动人画卷正沿着鸭绿江徐徐展开。
从跨域联动的“大格局”到服务群众的“小细节”,从传统防控的“老办法”到科技赋能的“新智慧”,宽甸边境管理大队以党建为笔、以初心为墨,在百公里边境线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边境答卷”。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高擎党建旗帜,让“鸭绿江党建红飘带”在强边固防与富民兴边的实践中更加鲜亮,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