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刘松霖)2025年7月27日,盛夏的杭州站,热浪裹挟着旅人的匆匆步履。当西安开往温州的K2908次列车缓缓停靠站台,一个特殊的身影吸引了列车长李运涛的注意——9号车厢门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身旁立着嗡嗡作响的呼吸机,如同一位静默的守护者。
“老人家,您慢点!”李运涛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跟前,俯身接过沉甸甸的行李,双手稳稳扶住轮椅扶手。经询问得知,这位年逾八旬的旅客姓陈,曾是我国航空工业战线上默默耕耘数十载的专家,为战机翱翔蓝天奉献了毕生心血。此刻,衰弱的身体让他不得不依靠呼吸机维系生命,踏上这趟归乡之旅。
生命至上,铺位就是生命线
护送陈老进入9号车厢后,一个严峻问题浮出水面:系统安排的上铺床位(12号上铺)与生命支持需求存在巨大冲突。呼吸机需要24小时不间断电源,而狭窄的上铺不仅取电困难,更无法容纳沉重的医疗设备。
“这不行,必须调整!”李运涛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查阅席位系统,发现11号下铺尚有空位——这里紧邻电源插座,空间宽敞。短短几分钟内,李运涛协调完成铺位调整,并亲自协助陈老安稳地躺下。呼吸机插头接入电源的瞬间,规律的运行声仿佛为整个车厢注入了一份安心的节奏。
无微不至,守护尊严解急难
安顿好医疗设备只是第一步。在细致沟通中,李运涛敏锐察觉到老人另一个难以启齿的困境:因身体极度虚弱,大小便已无法自理。长途旅行中,这无疑是巨大的身心挑战。
“您别担心,交给我们。”李运涛温言安抚,旋即转身取来列车备用的专用便溺容器,小心放置在老人床边最顺手的位置,并细心地用屏风隔出私密空间。“有任何需要,随时按呼叫铃,我们就在您身边。”这份周到,无声地守护着一位功勋老人的尊严。
为确保服务无缝衔接,李运涛立即在列车交互系统(PDA)上登记了重点旅客服务预约,详细标注了陈老的需求——行动不便、需医疗设备支持、需出站协助。一条清晰的服务指令瞬间传递至前方温州站。
热泪盈眶:“人民没有忘记我!”
列车驶离杭州站,陈老紧握着李运涛的手,眼眶中蓄满热泪,声音哽咽:“太感谢了…真的像到了家一样温暖。你们让我知道,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头子……”这泪水,是对极致服务的感动,更是毕生奉献被看见、被尊重的慰藉。
“陈老,您能乘坐我们的列车,是我们的荣幸!”李运涛俯身,语气郑重而温暖,“您为祖国蓝天奋斗了一辈子,今天,我们K2908次全体工作人员,向您保证,一定把您安全、舒适地送到家!”
承诺背后是持续的行动。李运涛并未就此松懈,他特意召集9号车厢乘务员,成立临时服务小组,反复叮嘱:“这位老人是国家的功臣,是我们的重点守护对象。全程动态关注需求,特别是夜间巡查看护,确保呼吸机运行正常,协助如厕要格外耐心、轻柔。”
明灯长明:铁路温度的深度诠释
旅途中,乘务员的身影成为9号车厢最频繁的风景。每隔一小时,便有乘务员轻声询问状况;每到一站,都有人主动检查电源连接;夜间,巡视频次悄然加密……呼吸机平稳运行的声响,与列车行进的节奏交织,仿佛一首安心的协奏曲。
当K2908次列车最终平稳停靠在温州站,站台工作人员早已推着轮椅等候在9号车厢门口。李运涛与乘务员小心翼翼地将陈老移下火车,交接手续清晰而高效。回望站台上老人被妥善护送远去的身影,李运涛才真正舒了一口气。
【记者手记】
一趟平凡的列车旅程,因一位特殊的旅客和一群尽责的铁路人,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李运涛车长及其团队的所为,绝非简单的“服务流程”,它闪耀着人性关怀的光芒——在发现上铺不便时果断协调,在洞悉难言之隐时主动解困,在登记系统时预设周全,在承诺之后依然持续守护。这种服务,是将心比心,是视旅客如亲人。
K2908次列车上的这盏“明灯”,照亮的不仅是陈老坎坷的归途,更映照出中国铁路服务的温度与深度。它无声地宣告:在这飞驰的钢铁长龙里,每一个生命都会被珍视,每一份奉献都值得被铭记,每一次旅途都应抵达温暖的彼岸。这份细致入微的责任感,正是人们对铁路运输报以长久信任与深切期待的源泉。它让旅途,真正成为了归途。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