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第一届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会议在大连海事大学圆满结束

2025-07-27 17:09:51 来源:人民交通 字体:

人民交通讯(韩杨)第一届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会议在大连海事大学圆满结束,会后记者采访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院长匡海波。

交通与能源的深度融合,是撬动未来发展的关键支点。新能源驱动的交通,正以“绿色引擎”之姿,重塑城市肌理与生活方式。

为何要让交通与能源“手拉手”?

交通领域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大户”,而新能源的普及为其转型提供了可能。当电动汽车、氢能公交等成为主流,交通系统便从“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互动者”——比如电动车可通过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反向供电,缓解电网压力,形成“移动储能站”网络。这种融合不仅能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双碳目标按下“加速键”。

融合之下,交通会迎来哪些新模样?

- 出行更“轻”:新能源汽车零排放、低噪音,搭配智能充电桩与换电站网络,续航焦虑成为过去式;氢能重卡、电动船舶让货运链路更清洁,城市空气更清新。

- 能源更“活”:光伏停车场、风电充电桩将可再生能源直接接入交通场景,实现“发电-储电-用电”闭环;交通枢纽变身综合能源站,为车辆、建筑、甚至周边社区供电,能源流动更高效。

- 城市更“智”:融合大数据与AI的智慧交通系统,能动态调配能源供给——比如根据车流高峰调整充电桩功率,或引导电动车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平衡电网负荷。

普通人能感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日常出行成本降低是最直接的体现:电费远低于油费,新能源车保养更简单;公共交通升级,电动公交、有轨电车让通勤更舒适;城市因碳排放减少,蓝天更多,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下降。长远来看,能源自主可控性增强,也能让生活更具安全感。

总结:融合是趋势,更是生活的“新选项”

交通与能源的融合,不止是产业升级的宏大叙事,更是渗透到日常的细微改变。从开上新能源车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在参与这场“绿色革命”。未来已来,它藏在充电桩闪烁的灯光里,藏在零排放公交车的轨迹里,更藏在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里。

(编辑:韩杨)

  • 视点要闻
  • 交通快讯
  • 公安交警
  • 文化旅游
  • 军创天地
  • 港铁路航
  • 法治在线
图片文章
  • 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项目通过2023年度江苏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考评

    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

  •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北京重卡首台车下线即交付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

  • “亲人”同心 无忧畅盈 中国重汽暖心护航“疆煤外运”

    “亲人”同心 无忧畅盈

  • 海上祭英烈

    海上祭英烈

  • 德宏:安全宣传进校园,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德宏:安全宣传进校园

  • 中石油云南销售助力春耕 云南省158座站点为农户开通绿色通道

    中石油云南销售助力春

  • 南航开展“木棉巾帼绽芳华”主题航班活动

    南航开展“木棉巾帼绽

  • 乘复兴号出游赏花正当时

    乘复兴号出游赏花正当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18701088869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