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成昆铁路蜿蜒穿行在大凉山腹地,如一条银链串起沿线村庄,是老百姓们的幸福路。长期以来,沿线居民跨越铁路少绕路的出行需求和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一直是西昌工电段铁路职工开展路外安全工作的焦点,看似两难的命题,在今年得到解答,一座座温暖的“连心桥”将“痛点”变为“通点”。
通宵打通“安心路”
成昆铁路尼波站,一侧是村民聚居地,一侧是赖以生存的耕地,每日横越铁路的行人高达200余人,“为防止大家横越铁路,我们开展了封闭网建设施工,但一味地封闭虽然能解决安全隐患,却不能解决大家的日常出行难题。”普雄桥路维修车间主任向生明一语道出治理的两难境地,封闭铁路关乎生命安全底线,也需兼顾便民通行。
跨越铁路这条“险路”不能走,那就修条安全路。解题关键落在一条需横跨4股站线的下穿通道,施工仅限6小时“天窗”,时间紧、任务重,加之连续降雪,泥泞中叉车托举着预制涵寸步难行,倒沙、起顶、后推、就位……应急预案紧急启动,200余人组成的作业组在泥水中争分夺秒,终将预制涵“一波三折”精准嵌入路基。3月19日,当全长26米的崭新水泥通道落成,村民加古吃达感慨万千:“以前肥料要靠背过铁路,每次走都提心吊胆,现在可以用三轮车直接把肥料运到地里,太感谢了!”这条下穿通道惠及近百户村民,彻底终结了横跨铁路的危险历史,尼波站的线路封闭工程也水到渠成,实现了安全与民生的双赢。
锦旗送给“连心路”
峨眉山市桂花桥镇成昆铁路横跨的集镇涵洞,是该镇居民出行、上学最方便的通道,汛期涵洞行洪不畅,内涝严重,居民必须绕行远路。
群众的痛点,就是工作的靶心。接到群众反映,峨边桥路维修车间火速响应,向段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并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涵洞改造“攻坚战”。治理不满足于清淤除涝的“表面功夫”,更着眼长远,拆除原有设计不合理的灌溉渠,重新选址高标准建设,并同步实施涵洞拓宽增容工程,从根本上提升行洪能力和通行效率。
积弊一朝除,自得群众心。6月19日,前进村村民自发组织,将一面印有“巧架涵洞便民行,守护平安践初心”的鲜红锦旗及清凉物资送到现场。路地双方合力奋战45个昼夜,焕然一新的涵洞终于建成,“居民出行从此风雨无阻,区域因涝堵带来的交通压力也得到显著缓解。”车间党总支书记包勇说。这面锦旗,诉说着群众对铁路人实干担当作风的最高赞誉。
铺就平坦“致富路”
成昆铁路乃托站的困境同样突出。周边120余户村民日常耕作、赶集均需频繁穿越铁路线,简单封闭线路等于切断老乡的生计通道,为此在封闭的同时也制定了修建绕行便道的方案。普雄桥路车间多次深入村落走访,发现原设计绕行方案需翻越山坡,老乡出行不便,农用机械更是无法通行。“若按原方案,老乡出行的实际困难并未解决。”白石岩路基维修工区工长蒋爱国直言症结所在。
找准痛点,方案果断调整,放弃翻山越岭的设计,改为在贴近村民生活轨迹处,新辟两条便捷通道——一条平直的农机便道,一条便行的人行步道,更显贴心的是,考虑到村民实际需求,将农机便道宽度从原设计的0.8米大幅扩宽至1.5米,确保常见的小型农用机械能畅行无阻。
7月9日,历经两个月,1226米长的平坦便道从村民家门口延伸而出,并与乃托站最后一段封闭网同步完工,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终被攻克。一条便道,既系紧了安全防线,更畅通了民心与奔向富足的道路,村民日常出行与生产劳作再无后顾之忧。钢铁防线之下,延伸的是承载民生温度的通道。
路畅,则心近。西昌工电段以一项项扎实的民生工程,持续缩短便捷群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2025年计划修建17处便民通道,截至目前已完成15处,成昆铁路安全、安心的人行通道网络正逐步织就。“痛点”变“通点”,“连心路”连起的,是浓浓的民生情,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屏障。(通讯员:马志鹏、周泽平、衡姚)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