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蒙文平 桂连鑫)7月23日7时30分,阴霾里的天空刚刚透出晨曦的光亮,极目四野,一夜的降雪使得昆仑山一线银装素裹般的分外妖娆。此时,地处昆仑山脚下的望昆站已是一片人声鼎沸场景,雪花夹杂着呼啸的冷风,吹得人瑟瑟发抖,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已经进入“大暑”季节里的青藏铁路。
8时10分,地处海拔4484米的望昆站网围栏外,青藏铁路格尔木工务段重点维修二车间130余名施工人员早早列队待发,大家在线下将工具、材料搬运到位,调试好所需机具,静静等待施工命令的下达。
“今天我们要在风雪中作业,作业条件不好,大家要精检细修,注意瞭望和自控互控他控,风雪再大,标准不能降,进度不能减,保证做好此次站场无缝化改造换轨施工。”在施工命令下达前,车间主任李奋武向大家作施工前动员讲话。
“今天的作业地点是望昆站1道,施工项目是无缝化改造换轨,作业时间是9点至13点,开始上道作业…”9时整,随着施工“天窗”命令的下达,施工负责人李奋武一声令下,现场瞬间应答声、抬运和发动机具声响成一片,施工人员齐发上阵,螺栓机的轰鸣声率先在站场打响。
“松开这一排螺栓,把旧垫板、胶垫统一回收。”工长卢光旭带领松扣件组人员首当其冲,带领身边的10余名职工、劳务工开始将股道基本轨上的联结零件全部进行松卸。
此时,风雪声中夹杂着螺栓机声疯狂地咆哮,钢轨联结零件、接头夹板、垫板胶垫一一应声落下,各小组在负责人的领带下,按照既定分工,松扣件、切钢轨、拆接头、出旧轨、换垫板、整胶垫…此时,雪粒抽打在现场职工、劳务工的脸上如针扎,双手冻的通红僵硬,大家齐心协力,各种工序有条不紊、整个流程衔接有序。
旧钢轨刚从承轨槽翻出去,就听到李奋武对讲机里喊道:“各小组负责进轨的人员,迅速到龙口来。”作业现场紧张有序,作业流程环环相扣。
10时05分,8台挖掘机依次排开,利用自己的“大钳子”将500米的单元轨条稳稳抓起。“大家注意前后瞭望,要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风雪中满头满脸雪花的现场防护员一边紧盯现场安全,一边通过对讲机做着安全提示提醒。
10时20分,现场负责钢轨运输的副工长赵东扯着嗓子指挥着运轨组人员,安全有序地将新轨拨移到承轨槽内。
“无缝化改造换轨施工,是线路设备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这场逆时令的风雪,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对我们青藏铁路人意志与工作能力的极限考验”。负责现场盯控的格尔木工务段副段长王党站嘴里说着,手里拿着钢平尺开始了对轨测量,由于焊轨工作流程严谨,消耗时间较多,还要给钢轨焊接完后恢复线路留够充足的时间,对轨,封箱,点火,浇铸,一环套一环,他一刻也不敢耽搁。
10时45分,顶着一刻也不停歇的风雪,大家脸上、手上、身上的被如注雪花打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大家此时都无暇顾及,争分夺秒将整条钢轨融为整体,从运轨、换轨到收轨,大家齐心协力、精益求精;拆模,推瘤,打磨等工序一气呵成。
11时35分,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现场各小组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工具碰撞和机具轰鸣的夹杂声中,安装扣件、工电联合整治等各项作业齐头并进、高效推进,现场演奏的无缝化改造“乐曲”也进入到最后的高潮阶段。
“各小组注意,抓紧时间进行质量回检,轨距、水平、高低一定严卡作业标准……”
12时10分,当日“天窗”临近尾声,各小组抓紧时间调整轨距、整修线路、回收旧料。作业完毕后,李奋武立即组织人员对作业地段线路几何尺寸、接头焊缝等进行最后的质量回检,保证施工质量,确保线路正常开通。
13时整,望昆站1道共计946米股道无缝化升级改造施工任务完美收官,在所有职工、劳务工浴雪奋战下,一段崭新、平顺、畅通的无缝钢轨已如琴弦般镶嵌在高原冻土之上,镌刻出又一个胜利的印记。
13时30分,一趟列车呼啸着从新更换的钢轨上疾驰而过,看着列车安全远去,挺立在风雪中的养路人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