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圳龙岗的平湖南铁路货场,春日的暖阳与闪耀的焊花相互辉映,一座由10万吨钢铁编制的“立体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奏响了一曲不凡的建设乐章。这里,全国最大单体铁路物流中心——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的上盖工程钢结构施工进度已然过半,这座拔地而起的“钢铁积木城”,正以磅礴之势,在大湾区的版图上崭露头角,不仅承载着区域发展的希望,更将深刻改写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物流格局。
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的建设模式堪称行业创举。“铁路上盖开发”这一突破性举措,如同在城市空间的画布上挥毫泼墨,在保留既有货场功能的同时,向高空拓展55米,打造出一座集仓储、转运、商贸于一体的立体物流城,这种纵向扩展的智慧破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的困局。同时,钢结构总量超10万吨,规模相当于2个多“鸟巢”,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建设者们的匠心独运,他们让13栋物流仓库的钢结构骨架,如巨龙的脊梁般纵横交错,每一根钢梁的拼接都彰显着中国基建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一设计节省了300余亩土地,搭配智能分拣系统、无人化仓储等新技术,为传统铁路货运披上了数字化的新衣,实现了从粗放型到智慧型的华丽转身和传统物流的基因重组,无疑为全国铁路货场的升级树立了典范。
在建设的征程中,千名建设者争分夺秒书写着“深圳速度”。焊工们在钢梁间穿梭奋斗的身影,构成了这个春天最动人的风景线,他们用“三班倒”的接力赛诠释着新时代的“深圳速度”,用勤劳的双手浇筑起这座“钢铁森林”。90.39亿元的投资规模、11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建设者们的付出和智慧。当85万平方米智能仓储区将在年内落成的消息传来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工程的进展,更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又一次飞跃。
从物流运输的视角来看,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它是“湾区号”中欧班列的强力支撑,自2021年运营以来,中欧班列(深圳)已常态化开行,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亚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积极开辟国内班列线路,让物流的脉络遍布全国。未来,随着平盐铁路内陆港的接入,“港口搬进内陆”的设想将成为现实,这里将成为“一带一路”海铁联运的关键节点,货物发运时间将缩短40%,这场效率革命不仅改变了物流行业的游戏规则,更重塑了区域经济的时空概念,让大湾区的物流版图与世界紧密相连。
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的战略意义早已超越物流范畴,肩负着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使命。作为全国首个“铁路上盖”综合物流枢纽,它巧妙地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城市发展需求相融合,创造了“铁路货场+城市物流枢纽”的新业态,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大湾区深度交汇,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同时,还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助力深圳打造成为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站在平湖南这片土地上,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发展速度的强劲引擎和时代脉搏,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的建设,不仅是一个货场的蜕变故事,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缩影。这座未来之城正在将大湾区与世界联通,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的物流发展进程中,它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黄洁华)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