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当广州北车辆段TFDS智能检车中心的大屏幕上,绿色方框精准捕捉货车螺栓的细微裂纹时,一场静默却深刻的铁路货运系统产业革命就此诞生。这套全路首个投入运行的货车AI检车系统,以5分钟完成整列货车“体检”的突破,不仅刷新了行业纪录,更标志着铁路货运安全模式走向了“智能防控”的历史性跨越,掀起了一场铁轨与算法的时代性变革,奏响了铁路货运智能化的新时代。
从人海战术到智能精准的效率革命,是从检车员的工作重构开始的。当动态检车员王猛刚按下K键开始,就开启了铁路检车模式的代际更替,曾经每个班次审阅3万幅图像的机械劳动,如今简化为对2500幅疑似故障图的精准复核,实现了“AI筛查+人工确认”的合理分工,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双不知疲倦的“电子鹰眼”,日均处理超百万幅图像数据,将检车员从疲劳战中解放出来,释放出惊人的人力资源红利。广州北车辆段单班审图量从64万张压缩至2.7万张的效率提升,背后是技术对传统模式的彻底重塑。
这种效率提升绝非简单的工作量减法。当系统在5分钟内完成整列货车的全面“体检”,意味着铁路货运的周转效率获得了无形的速度加持。对于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而言,每一分钟的检车提速都在转化为国际贸易的时间红利——试运行一年多来护航超1.2万列国际列车的成绩单,正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最佳证明。
数据喂养的智能防线成为安全升级的重要筹码。智能系统6.98件/百辆的故障检出率,背后是17个版本迭代积累的技术沉淀。“江乐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与华为·慧铁公司的深度协作,将数十年积累的故障案例、失效模式和检车经验转化成了AI模型的发展“养料”,“工匠经验+算法模型”的融合创新,更成为了铁路工业智能化的时尚标杆。系统能够精准识别67种主流货车车型、438类故障特征的背后,是无数铁路人用智慧与汗水谱写的铁路行业知识“百科全书”,不仅让智能系统拥有了算法的精准,更推动了工业文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A类关键故障“零漏报”的硬指标,彰显了技术对安全底线的坚守。工长卢玉棠所说的“故障识别能力飞跃”,本质上是人类经验与机器算力的完美融合,更印证了技术对安全防线的加固作用。
从宏观视角看,广州北的经验具有行业范式革命的参考意义。TFDS智能系统的意义,远不止于单个车辆段的效率提升,43个探测站的数据接入、“局集中”作业模式的推进,将改变传统分散式、属地化的检修格局,形成“智能诊断中心+现场维修终端”的新型作业体系。作业人员从447人优化至200人的变化,也是作业模式重构带来的组织变革。
从广州北车辆段的屏幕到广袤的铁路网络,这场技术革命正在书写新的产业叙事。当人工智能不仅能识别螺栓的松动,更能预判部件的疲劳周期;当数据不仅服务于单列车的检车,更能优化整个铁路网的调度规划,中国铁路货运的智能化转型将迈向更深层次。这套系统今天创造的5分钟检车纪录,或许正是未来智慧铁路的起点。
钢铁延伸远方,算法迭代永不停歇。广州北车辆段的“AI体检”不仅打出了个好头,给全路提供了生动的示范文本,更为传统工业拥抱数字文明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铁路人对“交通强国”使命的生动践行,是“走在全路前列”的生动写照,在这条道路上,技术终将回归工具本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之路也会更加顺畅!(黄洁华)
(编辑:王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