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刘志勇)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朝阳崔各庄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恰似一座精准运转的精密时钟,而项目工程部部长孙庆发,则是那掌控节奏、精准调控的关键指针。尤其是在关键工序的质量把控上,他雷打不动,必定深入一线,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贯耳,他的身影却坚定而沉稳。他时而俯身,以近乎严苛的态度检查管道接口,确保其严丝合缝;时而仰头,仔细审视支架安装的稳固程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质量的细微之处。
项目启动之初,孙庆发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项目踏勘、精确测量,为项目的有序进场探寻最佳方案,到征拆阶段与各产权单位耐心沟通、积极协调,再到现场施工时,他的目光紧紧锁定每一处细节,他忙碌的身影贯穿了项目的每一个阶段。为了让项目技术质量体系能够像精准咬合的齿轮一样,高效且稳定地运转,为了让现场施工质量坚如磐石,牢不可破,他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精力。
对于 “技术质量” 这四个字,孙庆发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他常常感慨地说:“能参与到北京的项目,尤其是公司在北京的第一个现汇项目,我心里满是荣幸。干咱们这行,光有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管理思路可不行,还得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韧劲儿。每天要是不亲自到现场走上几圈,仔仔细细地查看施工质量,心里就不踏实。咱们的技术质量团队年轻有冲劲,肯吃苦,但经验方面毕竟还不够成熟,细节上容易疏忽。我得多帮他们把把关,及时给他们提个醒儿。”
一次现场检查时,年轻技术员小赵指着一处管道接口,有些不确定地对孙庆发说:“孙工,您看这接口我觉得已经挺严实了,应该没啥问题吧?”。” 孙庆发微微皱眉,蹲下身子,仔细端详后,严肃地说道:“小赵,搞工程质量可不能盲目自信。你看,这接口的密封胶条边缘稍有不平整,虽然现在看着影响不大,但时间一长,极有可能出现渗漏,后果不堪设想。咱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小赵听后,脸唰地红了,惭愧地低下头:“孙工,我记住了,以后一定更严谨。”
研讨会上,施工队负责人皱着眉头说:“孙工,这钢板桩支撑安装实在是太慢了,照这样下去,工期肯定要延误啊,这可怎么办?”孙庆发沉思片刻,说道:“大家先别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我觉得是不是可以从支撑结构上找找突破点。”随后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无数次的反复验证,他带领工程部和调度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想法:将钢板桩围堰支撑结构由传统的焊接形式调整为活络头形式。这一创新举措,犹如为施工效率装上了强劲的加速器。钢板桩支撑的安装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周转速度也如同离弦之箭般迅速加快。不仅如此,这一创新还为项目节省了一笔相当可观的钢板桩租赁费用。他的这一奇思妙想,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如潮的赞扬,成功地搬走了这块横亘在施工道路上的“大石头”。
周边遛弯的北京朝阳区居民看到一段段焕然一新的道路环境,不禁纷纷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之情:“你们可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大好事,路变宽了,出行方便多了,我们的心情都跟着敞亮起来了!” 岁月的沉淀,在孙庆发身上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管理经验,也让他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良好习惯。每当各分项工程的首件施工圆满完成,他就立刻收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亮点以及严格的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同事小张看到孙庆发整理资料,好奇地问:“孙工,您这么辛苦整理这些,真的会有很大作用吗?”孙庆发微笑着说:“小张啊,这些都是咱们的经验财富,以后大家遇到类似问题,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处理,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呢,可别小瞧了。”小张听后,敬佩地点点头。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