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铁路部门继8月1日全面实行学生旅客预约购票服务之后,9月6日将进一步优化学生旅客购票出行优惠措施,“重新定义”学生群体的出行体验。这场从时间、空间到服务维度的全方位优化,不仅是票务规则的迭代,更是民生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适配”的理念升级。
打破时间限定,让优惠权益随心享用。以前学生票仅仅“寒暑假期限定”使用,那些因实习、探亲、就医产生的非假期出行需求,往往被挡在优惠大门之外。新政将每学年4次优惠权限从“季节性发放”调整为“全时可用”,并明确退票返还次数的规则。这种调整背后,是对当代大学生生活场景的深刻洞察。如今的学生群体早已突破“两点一线”的传统轨迹,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家庭变故等多元需求,都可能催生临时出行。
升级服务维度,从“有的坐”变成“坐得好”。动车组优惠席别从二等座扩展至一等座和卧铺,票价计算从“公布价7.5折”优化为“执行价7.5折”,这两项调整构成了服务升级的“双引擎”。当学生能根据行程长度选择卧铺,能在节假日高峰通过购买一等座避开拥挤,铁路服务便完成了从“保障基本出行”到“提升出行品质”的跃迁。“折上折”的计价方式更藏着民生智慧——让学生群体能同步享受市场化票价优惠,本质上是将改革红利精准输送至最需要的群体。
铁路科技赋能,让出行服务温馨便捷。资质核验的“分级管理”机制,展现了技术赋能政务的深层价值。已通过核验的学生无需携带学生证,未通过者仍需凭证乘车,这种“信任前置”的模式,既减少了90%以上合规学生的出行负担,又通过学信网数据核验筑牢了监管防线。入学新生凭录取通知书购票的政策,则为身份过渡期的群体开辟了绿色通道。当学生票不再需要“寒暑假倒计时”,当优惠区间能跟上家庭迁徙的脚步,当高铁上的每一个座位都可能承载年轻学子的梦想,这些细微处的改变,正在编织一张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
铁路“升级”后的学生票,不仅是一张打折的车票,更是一张通往更便捷生活的通行证。在这张小小的票据背后,是铁路部门对群众需求的尊重,是铁路服务理念向精细化的迈进,更是一个社会对青年群体成长的温柔托举。(于尉杰)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