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刘力勇通讯员:李晶、黄伟彬)“我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话,袁阅说了十多年。从军装在身冲进火场的消防战士,到穿着路服守护车厢的列车长,身份在变,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担当与热忱,忠诚与干劲,从未褪色。
袁阅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客运段动车二队G3486次列车的列车长,他的人生底色,是爷爷这位老共产党员亲手描绘的。小时候,看爷爷帮邻里修整农具、调解纠纷,他就跟着跑前跑后,耳濡目染,在他幼小心里早早埋下了“帮人”的种子。长大后穿上军装,他成了火场上的逆行者。切割机砂轮片在抢险中震碎,碎片擦着脸颊飞过,他抹把脸对战友说:“能快点救出人,就算有危险也不能退却。”老百姓期盼的眼神,是他每次冲进浓烟烈火抢救生命和财产时最坚定的信念。
2010年,军装换成了路服,袁阅站在了12次“英雄列车”的车厢里。“都是为人民服务,不过是换了个战场。”他对同事说的这句话,成了接下来15年的行动指南。初登列车,他像新兵学战术一样较真,别人休息时,他抱着规章啃,回到家里,他捧着列车时刻表背,旅客问起任何站点、时刻,他都能对答得丝毫不差。垃圾箱脏了,他蹲下去伸手擦;卫生间有异味,不等旅客开口就拎着工具清理;一天几十趟在车厢里穿梭,倒水、泡面、帮老人提行李,搀扶困难旅客上下车,连吃饭都要扒拉两口就起身,乘务室的椅子,他很少坐热过。
成为高铁列车长后,袁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暴雨致列车滞留两小时,他推着水车在车厢里来回安抚,口干舌燥到说不出话,直到旅客们都平静下来,他却因低血糖眼前一黑栽倒在地。醒来时,手里身边摆满了矿泉水和面包,更多的是旅客焦急的神情,大家见他醒过来,刹时,车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让这个一米八的汉子红了眼眶。有大娘拉着他的手念叨:“比我儿子还贴心。”他笑着回:“在列车上,我就是您儿子。”
遇到带着弟弟打工的小哥俩,身上钱不够补票,袁阅掏出钱包补了票,又把乘务组的晚餐端给孩子。看着俩孩子把饭盒里的油星都舔干净,他心里发酸,悄悄塞给哥哥两百块钱:“好好学门手艺,日子会好的。”每次值乘,他的包里总装着针线包、充电器、小玩具,旅客扣子掉了他给缝,手机没电了他给充,孩子哭闹了他就变戏法似的掏出玩具,车厢里的矛盾,总在他这双曾拎过消防水带的大手里,变得温和平顺。
退乘后的袁阅,路服还没来得及换,就成了车站里的“活导航”。帮不会买票的老人操作自助机,带找不到站台的旅客赶车,替不方便的老人拎行李,在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那次遇到换乘时间只剩11分钟的残疾旅客,他二话不说背起人,踩着台阶往站台冲,同事在后面推着轮椅紧紧跟随,总算赶在开车前把人送上车。“这是我应该做的。”他抹着汗说,和当年从火场出来时说的话,一模一样,但没有人知道,他刚刚手术出院仅三天。
工作之余,袁阅还悄悄啃下了心理学教材,考了咨询师证。车厢里遇到愁眉不展的旅客,他会递上一杯热水慢慢开导;同事有了烦心事,他的“心理健身房”微信群里总有暖心的疏导。他把学习室改造成“心理小课堂”,教大家减压的法子和疏通矛盾的渠道,这间不大的屋子,成了班组里最暖的地方。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从火场到车厢,从抢险救援到守护旅途,22年过去,袁阅脸上多了些岁月的痕迹,可那双眼睛里的光,还像当年冲进火场时一样亮。文艺演出,他义不容辞;义务献工,他无怨无悔。他总说自己做的都是小事,可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坚守、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他胸前鲜红的党徽,在万里铁道线上,闪耀出最朴实的光。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