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王玉龙)暑运过半,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一趟趟动车组载着旅客的期盼穿梭在铁道线上。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动车段济南动车所,有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女机械师,她们钻进闷热的车底、俯身在繁杂的电路旁、专注于精准的注脂作业,用毫米级的检修标准,为每一列动车组做着“深度体检”,成为暑运背后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8月23日深夜11点,济南动车所的检修库内早已忙碌起来。专项修班组的女机械师们分散到动车组的各个角落,开始了一天的检修工作。专项修是动车组检修的关键环节,如同为列车进行全面 “深度体检”。与日常巡检不同,专项修重点关注蓄电池、制动系统、牵引传动等核心部件,采用精密仪器检测与人工复核的方式,排查细微隐患。这些车体深处的关键部位,直接关系着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与安全性。所有关键部位都得“开盖验身”,确保在高温、高负荷运行条件下状态稳定。每列动车组进入专项修流程,12名“高铁女卫士”需完成上千个数据的检测与记录,确保动车“零误差”出库。
为了抢在动车组停运后的“黄金窗口”,这个班组自暑运伊始就开始实行“3+4”工作制 —— 周二至周四白班,周五至周一转入夜班,实现检修流程无缝衔接。暑运期间,所里日均上线51列动车组,专项修任务量也比平时增加 32.5%。专项修副工长张绪强介绍道:“我们就是利用列车停运后的宝贵时间抢进度,确保不耽误次日发车。”
司机室内,24岁的蒋晓旭在司机室内前,专注进行着各种试验。这里是动车组的 “大脑”,布满密密麻麻的按钮和显示屏。她的动作利落精准,指尖快速点过屏幕,目光锐利地扫过仪表盘、雨刮器、风挡玻璃……“大灯、空调参数、制动试验……”她口中低喃着检查项点。“有些东西小,但马虎不得,”她指着雨刮器解释,“全国各地降雨频繁,坏一小块就可能刮不净,风挡有条痕你不凑近看就漏了。”
检修库内,动车散发的热量与湿热的空气相互交织,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丝毫没有流动的迹象,使得这里宛如一个巨大的蒸笼。王洁额前的碎发瞬间被汗水黏在皮肤上,工作服也很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此刻的她正在和同事正专注于牵引电机的注脂作业。这项工作是动车组“体检”里的关键一环,动车高速运转的背后,全靠油脂给传动系统、走行部这些列车的 “筋骨”穿上“防护衣”。她和同事分工明确,手电筒的光束在金属部件间来回晃动。王洁站在注脂车旁,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映在她专注的瞳孔里,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对比着实时数据与标准参数。“牵引电机转速高,油脂多了1克都可能在轴承里积热,少了更不行,高速运转时轴承温度能迅速飙升,一丝马虎都出不得。”说罢她又抬头观察流速,紧盯着注脂车屏幕上的刻度标尺,避免出现注脂过多或不足的情况。
在动车组的另一侧,柴欣雨和周赟正在给蓄电池组做 “深度体检”。动车组蓄电池承担应急供电、辅助启动等关键功能,暑运期间,外界高温加上动车组运行产生的热量,对电池状态提出更高要求,也给检修工作带来不小挑战。车底空间狭小,热浪裹着机械油脂的气味扑面而来,没过十分钟,她们工装就被汗水浸透,后背晕开一片片深色水痕,安全帽内的汗水也顺着脸颊滑落。“这组电池有12节,测量每节电压都得大于等于7.2伏,整组总电压不能低于 87伏。同时我们还要检查接线柱有没有氧化、漏液。哪怕有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影响列车正常运行,所以不能出丝毫差错。”
检修完毕的动车组如同苏醒的巨龙,在黑夜中缓缓驶出车库。它们不仅承载着千万旅客的希望与归途,同时也带走了检修库里一夜辛劳的印记。面对技术、体能、耐力的多重考验,这群姑娘们毫不畏惧,带着一份可贵的自信和闯劲儿,不断突破着自己的上限。“尽管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体疲惫不堪,但看到列车准点出发,旅客平安抵达目的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姑娘们笑着说,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这群 “高铁女卫士”在暑运的高温与繁忙中,凭借细致、坚韧和专业精神,为每一趟列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为旅客的出行之路增添了一份安心与保障。
(编辑: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