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以前钢厂嫌我又硬又难搞
如今高速夸我又强又抗造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中交一公局集团
沪昆高速昌傅至金鱼石(赣湘界)段
改扩建工程(简称昌金改扩建项目)的
路面"扛把子"
我本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
由于利用率低,危害大
总被堆积在钢厂固废处理池之中
不但影响城市美观
而且污染环境、占用面积
新余东互通A匝道高性能钢渣路面试验段
直到3年前那场
轰轰烈烈的改扩建工程启动
我的命运迎来了转折
借助项目研发的
高性能钢渣沥青混合料技术
我从被人嫌弃的副产物
摇身一变
被建设者用在了高速路面上
人们都夸我不仅强度更高
而且耐磨性和防滑性能更好
我的含量达到73%的钢渣路面与传统路面相比
高温稳定性提升30%
抗滑性提升26%
使用寿命更是平均延长了50%
不仅如此
由于我顶替了
沥青混合料中的天然砂石料
不仅减少了山石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
更减少了固废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
每公里钢渣路面可有效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432.346吨
相当于超过19000棵成熟树木辛勤工作一整年
新余钢厂
都说每一段成功之路都充满荆棘与坎坷
从钢厂废渣到高速路“扛把子”
我的重生之路
亦是如此
01危机隐患
当挖掘机巨臂挥向深坑时
刺鼻的扬尘遮蔽了天空
传统的钢渣处理方式让我心惊胆战
露天堆放会污染土壤
简单填埋会危害地下水系
我身体内的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
更是会污染空气
新余东互通
看着同伴们被卡车运往未知的填埋场
当做垃圾处理
我整日惶恐不安:
“难道我们注定要
成为这绿水青山的负担吗?”
02看见曙光
转机出现在2023年
一支来自于中交一公局集团的团队
来到了赣鄱大地
开启了对沪昆高速昌金段的改扩建之旅
项目全长46.518公里
路面施工需要天然砂石料40余万吨
相当于在山体中掏出4100个标准集装箱大小的空间
这对当地环境的修复能力来说
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项目团队积极践行
中交集团“全绿色”发展理念
深入探索固废再利用技术
寻找辉绿岩、玄武岩等天然碎石的替代材料
当地每年年产120万吨的我
成为了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新余钢厂的废弃钢渣
隶属于中国宝武的新余钢铁集团便坐落于此
其每年生产出的120万吨我的兄弟姐妹
自2024年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
正式执行后
便没有了处理渠道
只能堆积在经过特殊处理的仓库中
虽然,国内对钢渣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始终不曾停下脚步
但是,我体内的“暴躁因子”
——游离氧化钙等不稳定性因素和放射性物质
却桎梏着我重生的脚步
新余东互通
自科研计划被敲定以来
历时3个月的时间
项目团队走遍了山东与江浙一带
所有的钢渣运用项目求取经验
进行了上百次
配合比优化和工艺改进
终于研发出了高性能钢渣沥青混合料技术
成功为我量身打造了一条重生之路
技术核心的“热焖-筛分-陈放”钢渣原材控制体系
更是有效解决了我在道路应用中的
稳定性与环保性难题
那么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请往下看
↓↓↓
03百炼成“路”
1第一步:高温桑拿
怀揣着忐忑的心情
我来到了项目建造的热焖池中
在密闭的池中接受1600℃的涅槃洗礼
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挥发殆尽
火焰映照出我重生的渴望
就像凤凰浴火般充满力量
2第二步:磁选美颜
智能传送带将我送入磁选车间
强大的磁场精准地
将我身上游离氧化钙
含量过高的部分剥离了出去
看着自己变得轻盈通透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温暖与力量
3休眠美容
我蹦跳着滚入陈放的仓库中
进入了新一轮长达6个月的“沉睡”
感觉到体内不稳定的成分
在一点点得到释放
当我被工程师们的谈话惊醒
——废石成“金”了
听着检测仪器清脆的达标声音
我知道我真正的“新生”开始了!
4第四步:重获新生
“重生”后的我有了多重身份
有的化身沥青混合料增强剂
让道路寿命延长30%
有的制成透水砖
铺设在生态停车场
更多的则成为
中交一公局集团昌金改扩建项目
铺筑钢渣路面的优质原料
每当看到工程车装载着我们驶向建设一线时
自豪感就充盈整个熔炉
目前主线道路钢渣路面铺设已完成10km
如今,蜿蜒的高速路披上了钢铁铠甲
小动物们也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自由的追逐
车轮碾过我们铺就的路面
平稳、安全的驶向远方
下次,当你开车路过昌金高速时
你车轮下的平坦
都是我的功劳——一粒钢渣的重生骄傲
昌金改扩建项目建设中的互通枢纽
站在昌金高速新铺的路面上
眺望这条蜿蜒向远方的黑色长龙
曾经困扰人类的工业固废
如今成为支撑国家路网建设的绿色基石
在中交建设者的“爆改”下
我从废钢渣逆袭为环保学霸
这不仅是我的重生
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
更是的见证(袁英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