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丁雅丽)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交建西藏工程建设项目三工区将“无废”目标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形成可落地、可复制的绿色工地管理体系,用低碳之笔绘就项目生态画卷。
源头减碳,资源循环利用
“项目位于高原区域,穿越生态敏感区,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难题。”项目总工程师杜晓宇表示。为从源头减碳,保护施工区域周边的生态,项目精心施策推进污染处理,守护生态高原。
结合隧道长度大、洞渣量大的特点,项目秉持“能利用尽利用”原则,根据洞渣物理特性进行分选。根据洞渣质地,分别运用于仰拱回填、路面结构与不良地基的处理等方面,既减少弃渣场占地,又降低石料运输成本,避免山体开挖取料,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项目还建立了洞渣智能分选系统,研制了石渣分选破碎一体化处理设备,保证处理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处理的精细程度。
坚持源头减碳,项目加强现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通过合理采购建材、严格监控环境、回收利用材料等多维举措,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利用废混凝土、废模板、废砂浆、碎石块等,截至目前,已加工利用洞渣达3000多吨,为工程建设节约大量成本。
有序排污,守护生态高原
在项目拌合站内,废水在砂石分离机的处理下,分离为砂石和浆水。浆水与其他污水一同汇入五级沉淀池,泵入压滤机进行高压过滤,实现渣水分离,滤出清水存于清水池循环利用。这套高效运转的污水处理工艺,是项目环水保体系的一部分。
为了减少生产生活污水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项目在隧道施工现场、拌合站以及生活区针对性打造污水处理系统,修建三级沉淀池,对施工废水和车辆冲洗水进行沉淀过滤,实现“污水零直排”,废水经过处理后回收,还能用于场地降尘和绿化灌溉,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在项目施工现场,节能减排措施随处可见。项目选用节能型施工设备,定期检修减少能耗,优化施工排班避免设备空转,办公区和生活区也都更换为LED节能灯具,并配备了太阳能照明系统。驻地采用空气能取暖设施,场站内以热泵取暖代替直接电取暖,显著降低了能耗。
精心推进绿色施工,收获丰厚成果。截至目前,中国交建西藏工程建设项目三工区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548吨,践行了对施工区域的绿色承诺。“是成绩更是激励,我们将持续推进节能减排,让绿色之花盛开在高原上。”项目总工程师杜晓宇坚定地说。
(编辑:王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