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网:拓展公交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请问盘锦公交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思路和实践做法?
李厚林:单一客运服务早已难以适配市场多元需求,更无法支撑企业突围发展。盘锦公交打破“就公交做公交”的思维定势,确立“1+1+N”交通运输生态圈建设目标和“双轮驱动、多翼齐飞”发展战略,以“客运公交+快递物流”为核心双轮,带动新能源经济、汽车后市场、文旅、电商等多业态协同进阶,让公交服务从“出行工具”升级为“综合生活服务载体”。
聚焦主业:织密城乡一体交通网
坚守为民初心,我们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全面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完成全市57条农村客运线路、397台客运车辆的集约化整合与公交化改造,构建起“快、干、支、微、郊”多网融合的130条公交线路,运营里程达3406公里。同步建成21个镇级中转站、191个村级服务站和856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实现行政村公交覆盖率100%,打造“城乡1小时出行圈”。针对偏远村屯出行难题,开通23条乡村微循环公交线路,实现公交一卡通和电子支付全域覆盖,日均服务市民12万人次,年客运量达4380万人次,市民满意度从72%跃升至96%。公交主业收入也从2020年的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8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5亿元。
定制服务:精准匹配多元出行场景
围绕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推出“量身定制”的公交服务矩阵。教育场景方面,开通20条“校园定制公交”,点对点接送学生上下学,日均服务2000人次;企业通勤方面,与辽河油田、华锦集团等央企合作,开行110条“定制通勤线路”,直达厂区与生活区,日均运送2700人次;民生场景方面,针对性开行“大集公交”“早市公交”“夜市公交”“敬老文明线”,贴合市民务工、购物、探亲等日常需求;文旅场景方面,开通“湿地旅游专线”覆盖全市26个3A级以上景区,配套9条乡村特色旅游线路和5条季节性景区直通线路,累计吸纳农村游客1万余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超百万元。针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我们提供定制接驳班车、商务运输等“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每天接送参建人员6000人,获得项目方高度认可。
主辅协同:延展产业链条促共赢
依托场站资源优势,我们创新“客运+N”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站务经济”,实现“以主育副、以副哺主”的良性循环。交通衔接上,开通高铁接驳线路和机场快线巴士,构建民航、铁路、公路无缝换乘体系;新能源布局上,投资5400万元建设38座充电站、656把充电枪,日均充电量达6万度;汽车后市场方面,成立汽车维修养护中心并拓展6家连锁门店,年产值3200万元,同时创立“鲶鱼租车”品牌,成为区域公务出行与定制租赁服务旗舰,年产值6600万元;消费服务方面,培育城市伴手礼“辽品汇”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拓宽销售渠道,年营收600万元;物业板块方面,旗下德晟物业签约31家单位,安置就业200人,年产值2500万元。客运及三产收入从2020年的3371万元增至2024年的1.29亿元,预计今年将实现2亿元,彰显了主业与辅业协同发展的“1+1>2”裂变效应。

公交旅游专线开往景区

通勤定制公交

“辽品汇”

鲶鱼租车

汽车修配厂
(编辑:韩杨)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