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张浩萍)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风大段隧道内,一台加装了吸尘袋与LED灯带的打磨机正高效运转:隧壁管片上的硬垢应声剥落,往日弥漫的粉尘却没了踪影。操作机器的工友笑着感慨:“有了武工给咱们造的宝贝,干活再也不用遭罪!”
工友口中的“武工”,是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青岛地铁项目“两进”管理人员武涛涛。作为狼牙班组连接项目部与一线的纽带,他在隧道里的时间远多于办公室——不是在细查管片质量,就是在协调工序衔接。那件沾着灰的工装里,藏着他对工作的较真和对工友的实在。
去年冬天,现场施工条件恶劣。区间地处微风化全断面硬岩层地段,密集断裂带与丰富裂隙水交织,频繁二次注浆还让管片结了层硬水泥垢。工友们靠铲子人工清理,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到半天就手臂酸痛、直不起腰。

“哪能总让兄弟们遭这罪?”武涛涛心里不是滋味,当即拉上生产副经理郝金星、班组长孟祥国琢磨对策,很快盯上了力道足的打磨机。他们找来普通打磨机试验,开关一按,打磨片飞转,硬垢是掉得快,粉尘却瞬间呛得人捂鼻咳嗽。“这是换了种罪受啊!”大伙的兴奋劲一下就没了。
武涛涛没泄气。当晚他翻遍设备手册、搜遍配件信息,看到一款吸尘配件时猛地坐直:“就是它!改装个吸尘装置,粉尘就没了!”琢磨着隧道光线暗,他又在机头加装了LED灯带,让边角垢层无处遁形。
三天后,改装打磨机亮相:吸尘袋“咕嘟”吸走粉尘,隧道空气一下清亮;机头灯一亮,缝隙里的小垢块也看得一清二楚。操作的工友边干边笑:“这玩意儿真灵!速度比以前快十倍都不止,还不用吃灰!”这台“吸尘式管片清理机”,后来获评青岛地铁“五小”创新成果线网推广一类奖。
可武涛涛没顾上高兴,刚解决硬垢清理难题,他又盯上了另一个“堵心事”——轨道倒运梗阻。风大段隧道掘进距离长,轨道转运靠电瓶车,可等车太费时间:每推进4环管片,就得把6米长的台车轨道从6号台车挪到1号台车前,单等电机车调配转运,就要耗40分钟。地层裂隙水多,施工本就争分夺秒,工友们只能叉腰干等,武涛涛急了:“不能等!咱们自己造运输小车抢时间!”

他揣着卷尺在隧道里测宽度、算承重,很快画出草图:4根1.8米H型钢做车架,刚好扛住轨道重量;轮子选单边重型的,免得转弯掉道。“武工,这想法靠谱!咱这就找材料焊!”一看草图,孟祥国乐开了花。几天后,一台“土得掉渣”的小车成了型。
试运当天,武涛涛在前头拽牵引绳,孟祥国在后头推,郝金星在旁看方向、喊号子。6米长的轨道稳稳趴在小车上,顺滑运到指定位置。算下来,这台“土发明”竟为整个区间抢回六七天工期。
“武工不是坐办公室指手画脚的人,他真把咱的难处当自己事!”孟祥国的话道出了工友们的心声。没复杂图纸、没花哨零件,这些“土发明”让硬活变软、累活变轻。这背后,是武涛涛对工友的一片真心,也是“两进”人员最实在的实干担当。
(编辑:王玉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