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讯(韩杨通讯员:潘志芳、林浩、赵爱芬)一航局设计院的日常,从不是简单的线条勾勒,而藏着设计师最严谨的 “计算”,这里没有冰冷数字,只有对精度的 “加法”、对疏漏的 “减法”、对方案的 “乘法”、对冗余的 “除法”,每一次落笔成图,都凝聚着对品质的坚守。
毫厘之间的“加减法”
在1200t轨道平台基础的设计过程中,某船厂项目设计团队面对高桩墩台的复杂工况,始终聚焦于毫厘之间,在计算模型中不断推演优化——“加”一寸桩距,以释放结构潜力;“收”一寸间隔,则为强化整体稳定。正是在这反反复复的“加一寸,减一寸”精细化打磨,最终使桩距达到了安全与经济性的完美平衡。
让效益“翻倍”的“乘法”
从设计图纸的初步审查,到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再到竣工结算的精确核算,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造价工程师尽心尽责的努力与付出。
造价工程师的智慧,体现在富有创造力的“乘”法上。他们联合设计人员研讨方案细节,将传统思路“乘”以创新算法,例如在某智慧园区项目中,优化了建筑朝向与层高,让光伏板与遮阳百叶“合二为一”,实现“优化思路乘一倍,综合效益翻一番”的效果。
匠心中的“加减乘除”
在青岛某码头项目中,面对山东省内首次应用的浮式防波堤结构,设计团队把每一次落笔都写成“加减乘除”的匠心运算。“加”一道外堤,使用两道防波堤为港内游艇加上一重安心;“减”一方挖深,岩石区用精算的锚杆代替笨重的锚块,减掉工期与凿岩;“乘”一分挡浪,下部挡浪板给堤体装上隐形翅膀,使港内泊稳乘级完善;“除”一分风险,用整体模型试验把冗余尺度、过量配重逐一除净,留下安全与经济的黄金分割。

(编辑:王玉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