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交通讯(韩杨 通讯员:赵风斌 刘侠龙 张生青)9月27日晚,夜幕渐深,联接现场、车站与调度的青藏集团公司西宁东车辆段西宁货车运用车间灯火明亮。值班室里,值班员杨智竑端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跳跃,不时通过对讲机发出道道清晰指令。屏幕上,实时传来本货场运行图计划、各股道作业进度及反馈的故障信息等。
“3组3组,10道接车,83306次编组55辆,无调车中转作业。”杨智竑一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货车运行计划动态,一边通过对讲机连续3次发出指令,然后又拿起电话向车站行车室汇报:“6道作业完毕”。这样的场景,他不记得一天要重复多少次。28个春秋轮回,他坚守在这方小小的“指挥中枢”,从青涩到沉稳,把每一次指令都刻进稍纵即逝的时光里。
在现场,检车员马朝明背着工具包、手持手电筒,正沿着10股道检查车辆。“十一期间货运量增加,安全一点都不能马虎。”马朝明一边说,一边弯腰用检车锤敲击车辆配件。
忽然,一阵“嗤嗤”声传来——这是压缩空气泄漏的典型声音。马朝明举着手电筒,仔细追溯声音来源,发现120阀漏风,他立即向值班室汇报。
5分钟后,配件送到现场。由于车底作业操作高度不足80厘米,为了不影响作业,马朝明干脆将手电筒咬在嘴里,直至新阀安装到位。试风合格,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弯腰拿起工具走向下一列待检列车。手电筒的光柱,在夜色中划出道道清晰光亮。
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昼夜忙碌,共同守护着货运“巨龙”的平安飞驰。
(编辑:王玉杰)